又靠盛事谷旅業 人心已變怎留客
香港消費市道低迷,港府千方百計催谷盛事吸客。高官表示,全年盛事會加碼60多項至210多項,每兩日就有一項盛事舉行,預計吸引約170萬旅客參與,帶來72億元消費額。何謂盛事,大家不甚了了,只知做總比不做好,惟盛事只能算是助攻,若業界不思進取的態度不變,要爭取人心便極為困難。
何謂盛事?奧運是盛事,世界盃是盛事,現正舉行的康城影展也是盛事。港府聲稱,下半年會推出逾百項盛事,包括文藝及創意活動、節慶匯演、體育比賽、大型會議及金融峰會等。其中一個焦點是7月首次舉辦的「武林盛舞嘉年華」,雲集超過1,000位武術及舞蹈界人士,進行超過60場表演和活動。說實在的,港府肯投放資源固然是好,但嚴格來說,上述盛事算不算盛事實在令人疑問。尤其部分活動曲高和寡,甚至平平無奇,連在疫情前尋常不過的會議展覽也視為盛事,有沒有預期的吸客效果,只能拭目以待。
姑勿論如何,做總比不做好。很可惜,香港目前面對的窘境,不是硬推盛事便能解救。誠如高官所說,「政府會做好搭台及導演角色,業界則要演好自身角色」,可見政府頂多只能鋪橋搭路,業界才是爭取和留住客源的最重要關鍵。香港過去歡迎世界各地人士來港旅遊和經商,但回歸後自以為高人一等,泛政治化嚴重,對內地的進步不屑一顧,甚至引發中港矛盾;而歷屆特區政府慣性伸大手板等阿爺打救,欠缺創新求進精神。大家不妨捫心自問,近年來香港有甚麼創新的點子吸客?旅遊景點廿多年來如一日,服務質素江河日下,別說旅客消費不開心,連本地客也深覺貼錢買難受。
反觀內地發展步伐從來沒有停下,單是深圳,早已從回歸初期提供低端產品,變成今日提供優質旅遊產品和創新科技的大城市。前陣子的復活節假期,固然出現港人「大遷徙」北上熱潮,就以剛過去的星期六計算,北上港人多達31萬人次,南下內地旅客只得12萬人次,對比和差距明顯。再說內地營商手法靈活,例如食肆容許堂食客人外帶食物飲料,甚至用App下單送上門也無任歡迎,香港食肆不但不容許,還會對不知規矩的內地旅客罵個狗血淋頭;又如內地網約車非常便利,也因為競爭激烈而價錢相宜,香港部分的士司機則兜路拒載,連電子支付車資都不肯接受。
香港在回歸後愈來愈小家子氣,一副「躲進小樓成一統」的心態,反而內地更似昔日的香港,靈活走位,創意不絕,以客為尊,單是從來沒有視蜂擁北上的港人為「蝗蟲」這一點,已見中港之別。心態決定境界,內地成功,豈是無因。
說到底,優勝劣敗,汰弱留強。從食肆愈來愈冷清,到商店減價也起不到促銷效果,可見香港已不可能關起門來自我感覺良好,而是已到了不得不變、不變便注定被淘汰的地步。可以斷言,業界再不洗心革面演好自己角色,政府再多的鋪橋搭路也是徒勞。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