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全年210盛事誘來港 逾70億消費恐奢望

耗資約百萬元的五一煙火未帶旺尖沙咀一帶商戶生意。 耗資約百萬元的五一煙火未帶旺尖沙咀一帶商戶生意。
耗資約百萬元的五一煙火未帶旺尖沙咀一帶商戶生意。
活動拉雜成軍 吸引旅客滿疑問
港府疫後力推盛事谷經濟,昨公布下半年會舉辦約106項盛事,例如7月首辦「武林盛舞嘉年華」,令全年舉行的盛事增至逾210項,料能吸引約170萬名旅客,為港帶來約72億元消費額,以及約43億元的經濟增加價值。不過,下半年的盛事年表再被揭不少涉拉雜成軍,如個別行業的會議或活動甚至中秋綵燈會都被視為盛事。學者指,盛事項目雖多但有「數白欖」之嫌,部分一睇名單就知道難吸引旅客,質疑「立立雜雜都計埋入去」。至於各界關注政府到底計劃投入多少資金或資源主辦/協辦上述盛事,政府沒有披露,只稱計劃必物有所值。
「武林盛舞嘉年華」表演60場
當局下半年舉辦約106項盛事中,會議及展覽項目佔最多,有42項;其次為25項的文化藝術及創意項目,包括7月有文化盛事基金支持的全新項目「武林盛舞嘉年華」,雲集逾千名武術和舞蹈界高手進行60場表演及活動;M+博物館亦會在下月29日至明年1月舉行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的大型回顧展、10月亦會首辦香港演藝博覽,以及11月底首辦的香港時裝設計周等。
體育盛事亦有15個,包括獲港府M品牌贊助的2024女子世界棍網球U20錦標賽及WBSC棒球5世界盃,比賽分別在8月及10月舉行。另外,美酒佳餚巡禮、香港跨年倒數,以及「亞洲50最佳酒吧」頒獎典禮等亦會繼續舉行。當局又說,爭取到創科旗艦活動「SmartCon2024」在港舉辦首場亞洲會議。
避談資金投入 難計算效益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表示,今年舉辦逾210項盛事,較年初預計約150項增加60多項,增幅逾40%,部分大型活動「吸客」能力很強,相信下半年能吸引的旅客會較上半年多,甚至令全年訪港旅客突破5,000萬人次。至於舉辦盛事的成本效益,黃指出,許多盛事主辦單位需要的協助不是金錢,反而更多是協調人流管理、場地等,又說以往政府轄下的盛事基金平均每年投入一億元左右,相信遠低於盛事所能帶來的經濟效應,形容為非常「物超所值」。
不過,仔細查閱盛事年表可見,不少「盛事」屬中小型活動或業界會議,例如康文署中秋綵燈會、博物館節、無人機表演,乃至電子產品、零食展覽、醫學會議等。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認為,部分盛事名單的活動本身只針對本地人,難吸引海外旅客,帶來較少額外經濟貢獻,而如武林嘉年華、貝聿銘展則難單獨吸引旅客來港參加,只能視作豐富到港旅客的行程,「可能最後搞完得個吉」。李續指,當局應仔細公布經濟效應的計算方法,例如多少機票酒店及餐飲收益等,但相信收益難全面抵銷港人外遊或北上所流出的消費力。
旅遊業議會主席徐王美倫表示,多辦盛事能有助吸引不同喜好的旅客,但是主要能吸引個人遊旅客,旅行社則需要因應活動性質、舉行時長,以及行程安排等,才能推出相關的旅遊產品,未必能全面受惠。
今年大坑舞火龍將會擴大巡遊範圍。今年大坑舞火龍將會擴大巡遊範圍。
今年大坑舞火龍將會擴大巡遊範圍。
下半年焦點盛事下半年焦點盛事
下半年焦點盛事
有意見認為部分盛事吸引力有限。有意見認為部分盛事吸引力有限。
有意見認為部分盛事吸引力有限。
旅遊業界期望盛事配合深度遊及生態遊,令旅客留港多天。旅遊業界期望盛事配合深度遊及生態遊,令旅客留港多天。
旅遊業界期望盛事配合深度遊及生態遊,令旅客留港多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