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推展慢病共治 完善基層醫療

面對人口老化加劇、慢性疾病日益普遍,港府於2022年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其中為期3年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為首個重大項目,旨在透過共付模式,資助45歲或以上市民在私營市場接受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本,貫徹「早發現、早治療」的理念。
慢病共治計劃自去年11月推出至今,已有3.5萬名市民登記參與,在已完成篩查的二萬人當中,發現約40%患有糖尿病、血糖偏高或高血壓,比率高於原本預期的30%。結果亦反映計劃有助市民及早識別慢性疾病,提升市民健康認知,從而及早預防管理,改善生活習慣,減低未來病痛折磨及醫療開支。
本港醫療體制一直「重治療、輕預防」,對公營醫療系統構成極大壓力,基層醫療所佔比例甚少,不少市民會待病情出現或嚴重後才到公立醫院求醫,公營醫療承擔全港近九成病人,惟逾半醫生服務於私營體系,供求嚴重失衡。慢病共治計劃,市民只需支付一個合理金額,便可在政府資助下於私營醫療市場接受糖尿病或高血壓的篩查、診症、化驗及治療,有助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亦可讓市民於基層醫療中享有私家醫生評估及跟進服務,長遠做到「一人一家庭醫生」。
除了個人健康獲更全面照顧,推行慢病共治計劃,對社會整體發展也是值得投資的項目。以糖尿病為例,初期多數沒有明顯症狀,加上諱疾忌醫的傳統觀念,不少人平常不會檢查身體,及至病情嚴重甚至出現併發症才求醫,錯過控病機會。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估計,香港糖尿病患者將於2030年增至約92萬人,佔總人口13%,而慢性疾病患者每年醫療開支可達1.8萬元至3萬元,有智庫推算若現時做好慢性疾病管理,及早發現並及早治療糖尿病患者,可在30年內節省約125億元公共醫療開支。
計劃推行半年有3.5萬名市民登記,值得肯定,但亦有進步空間,例如參加者女性較多,當局須部署如何鼓勵更多男性參與。另外,目前只有515名家庭醫生參與計劃,而且服務點地區分布不均衡,相信與計劃推出不久、不少私家醫生仍抱觀望態度有關,隨着首階段反應不俗,期望可吸引更多醫生參與。亦有意見指出,計劃下只有逾40項基本級別藥物,其他則需額外收費,當局應定期檢視藥物名單,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擴大,令市民得到最適切的治療。
早預防 早發現 早治療
慢病共治是一項全新計劃,暫時亦屬先導性質,要扭轉傳統觀念,建立「重治療同時重預防」非朝夕可成。當局已委託大學對計劃成效、服務質素及成本效益等評估研究,期望計劃能不斷完善並恒常化,如未來資源充裕,亦可考慮擴大計劃,納入其他疾病的篩查管理,從而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服務,達致「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目標,長遠令港人及醫療體制都更健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