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新田樞紐環評爭議 環保署:程序專業

環保署強調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環評程序科學專業。 環保署強調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環評程序科學專業。
環保署強調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環評程序科學專業。
【本報訊】環境保護署有條件批准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環評報告,不過有環團提出質疑。環保署昨日回應,強調環評程序科學專業,《環境影響評估條例》和其下《技術備忘錄》定下了科學客觀的標準和要求,環評程序亦公開透明。環保署是在充分考慮了上述所有資料和意見,確定環評報告符合所有法定標準和要求,才會作出批准。
按規定研究相關課題
就有關質疑,環保署綜合從7個方面回應,指已按照《技術備忘錄》,確定研究概要已涵蓋所有需要評估的環境課題,研究範圍內亦有大量及持續的生態資料,並按「避免」、「抑減」和「彌償」的優先次序原則,例如避開拉姆薩爾濕地等。
環保署續指,環評研究已進行12個月生態基線調查,當中涵蓋鷺鳥林及夜棲地上空的雀鳥飛行路線調查,以及考慮因覓食地損失或干擾而對白鷺和蒼鷺繁殖造成的間接影響。另外亦根據文獻紀錄假設有水獺出沒並進行了相應評估,並提出有利於水獺活動的優化措施,包括建立10米闊含水景設計的地面生態走廊等。
另外,環保署指環評報告已參考上水至落馬洲鐵路支綫工程的實際經驗,透過積極管理提升魚塘濕地的生態功能及承載力,以事實證明生態補償的有效性,並已經針對施工期間的潛在生態影響訂定了緩解措施,包括在施工範圍邊界裝設隔音屏障以及分階段於非候鳥出沒的季節進行施工。
土拓署亦已按環諮會要求提交《生境創造及管理計劃》擬稿,並將成立包括相關政府部門、綠色團體及學者代表的環境監察小組,就各項實施計劃的制訂提供意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