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撥亂反正:真正的金融中心遺址

再談談另一宗有關英國的新聞。估值高達660億美元的內地時裝電商巨頭SHEIN(希音),據報本來有意到美國上市,但有美國政界人士質疑希音的業務,會收集大量客戶個人資料與消費生活習慣,擔心當中的私隱問題以至國家安全風險,要求美國監管機構對其上市申請進行更嚴格的審查和披露。為免變成TikTok或阿里巴巴翻版,在中國有關當局作出「溫提」後,希音很可能會改向英國倫敦交易所申請上市。
曾幾何時,大家習慣將紐約交易所、倫敦交易所和港交所統稱「紐倫港」,代表着涵蓋全球三個時區的三大國際金融中心。隨着港股近年因為美國打壓、內地經濟放緩及其他內在因素而表現欠佳,市值與成交萎縮,新股上市數目和集資額下降,先後被印度以至印尼股市追上,有人譏諷香港已淪為「金融中心遺址」。其實英國股市的衰落程度比港股更嚴重,其一是受到英國脫歐、英鎊匯價波動和近年歐洲經濟不景影響,不少外國企業和資金紛紛改往美國或其他新興市場,即使留在歐洲,也寧願選擇法國或德國,令英國股市的市值、成交、集資額和國際排名持續下跌。
其二是中美近年大力發展創新科技,創造大量相關企業和商機,美股及港股的創科公司比例增至三到四成,印度也在急起直追。唯獨英國不論實體經濟還是金融市場,都與創科發展沾不上邊。
故此,不少市場人士都對希音有意到英國上市表示質疑,認為當地投資者對電商產業的認識及興趣不深,影響其上市估值與未來流通量。若從國家政策角度看,來香港上市是更好選擇。若希望衝出國際及分散地緣政治風險,也應考慮去新加坡,不應選擇倫敦這個真正的「金融中心遺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