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中俄並進

自從蘇聯瓦解,歐洲便享受俄羅斯低價能源供應的好處。可是,美國要阻止歐俄的進一步合作與發展,便有烏克蘭戰爭,用政治理由,迫使歐盟停止從俄羅斯進口能源,改從美國以高價進口替代,以此同時打擊歐俄,替美國擴大的油氣生產保證市場需求。
這樣的做法,卻傷害不了俄羅斯,因為它還有中國這個龐大市場可替代歐盟。結果是俄羅斯的油氣,保證中國穩定而又相對低成本的能源供應。中國並沒有如德國等全面依賴俄羅斯供應,堅持多元化供應來源,維護國家的能源安全。但有了俄羅斯的基本供應,中國可以更靈活地與其他供應國家討價還價,爭取更佳的進口價格。有了俄羅斯的長期供應保證,中國的進一步工業發展,便不會受能源價格變動的衝擊。德國與俄羅斯合建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本來便是作這樣的考慮,美國阻止之後,德國的企圖反而在中國完成,這應是美國始料不及。
歐俄合作不成反助成中俄合作,同樣的是以俄國油氣與中國製造業結合。歐洲發展後還是美國盟友,美國有眾多軍事基地與駐軍在歐洲,保證美國的政經控制。中國借助俄羅斯的油氣發展,卻壯大對美國經濟、政治與軍事的挑戰。美國是弄巧反拙,得不償失。
中俄合作已不是歐俄合作的模式,而是在能源供求之外,產業與科技的全面協作。俄羅斯承襲蘇聯的科學技術基礎,本身的科研能力,並不比美國為弱。在美國的共同軍事壓迫、經濟制裁下,中俄兩國的合作更朝深度的分工協作,相互競爭配合發展。中國是舉國體制,俄羅斯的政府介入亦大,且還保持龐大的國防科研和工業體系。相對於美歐的去工業化,僅餘美國低效率的國防工業,和德國仍正衰退的製造業,縱使金融表現亮麗,市場表面繁華,論競爭力,比不上中俄的協力。此外,中俄正擴展國際合作範圍,不再如冷戰那樣自設樊籠。而歐美的合作並不鞏固,美國還是要欺壓歐盟,單只油氣由俄轉美供應一事,歐盟損失巨大必不甘心,若烏克蘭戰爭不勝,歐美必生分歧。這樣的美歐合作,怎樣可與中俄競爭呢?
普京訪華,正是推動中俄全面協作。俄羅斯今年首季度經濟增長超過5%,勝過美國已是佳兆,2024年應是中俄並進的一年。美國的辛苦計算和打造,只成就中俄的轉型,國際大勢也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