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經濟未見景氣 自強逆中求勝

港府公布,今年首季GDP按年增長2.7%,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維持2.5%至3.5%。數字絕對談不上好,更比台灣、南韓等鄰近地區差。自去年初中港恢復通關以來,外界預期的「報復式」經濟增長並無出現,反而愈見疲弱,每況愈下。破產管理署公布最新的個人破產和強制公司清盤呈請宗數,按月雖輕微下跌,按年卻大幅暴升,反映經濟情況不妙。
4月提交個人破產呈請有742宗,按月減少5.24%,但按年大升32.26%;期內強制公司清盤呈請66宗,按月降4.35%,按年卻勁升40.43%,反映疫後復常的「利好」效應已經消失,今年經濟環境比去年更差。實際上,本港破產及清盤情況持續惡化,破產管理署公布的3月份個人破產呈請有783宗,按月急升近21%,按年升近2.8%,是自去年11月以來新高;強制公司清盤呈請上月亦有69宗,按月勁升三成,屬兩年以來的新高。4月數字雖然比3月略減,一樣不足以為喜。
港官強調,目前正值經濟轉型,在轉型期內行業更替必然發生,着市民不應沉醉及誇大這些變化。誠然,地球不停轉動,世界不斷改變,香港固有產業已不足恃,必須轉型尋求出路。單是港府及社會一直看重的旅遊業,旅客消費模式已跟疫情前大不同,國際旅客人數減少,內地旅客則不喜歡大手筆消費,過去「一團團」爆買的熱鬧場面不復再。今個五一長假期,當局原預期有80萬內地旅客訪港,最終只有約76萬人次,反而港人北上更見踴躍,出境人次比入境人次多。而剛過去的佛誕假期即使只有一天,港人也不放過北上機會,深圳人頭湧湧,本地零售餐飲市道必然有所影響。
儘管港府時常強調經濟轉型,但每被問及提振經濟的方法,都是例牌指望旅遊業進一步復甦、本地消費隨工資增長進一步增加,再不然就是以盛事充撐場面,認為有利營造氣氛,再加上遲來的「撤辣」,便是高官口中所謂的促進經濟政策,完全未見新招,經濟轉型不知從何談起。何況「撤辣」對樓市的刺激作用正在冷卻,4月開始交投已見回落,業主再次要減價求售,多間大行甚至認為,本港全年樓市會再下調5%。
其實,本港今年第一季出口有所上升,反映外部需求好轉,尤以內地和東盟出口恢復最快。香港過去一直以出口歐美市場為主,對其他新興經濟體不是認知不足,就是不予重視。時移勢易,東盟力量正在急速冒升,港府和商界又有沒有把握變局機遇,加強與新興經濟體的經貿往來呢?
香港過去以「獅子山下精神」自傲,刻苦耐勞、靈活變通正是成功之道。然而這些年香港逐漸失去拚搏精神,特別是回歸後事事有祖國做後盾,更養成飯來張口陋習。現在經濟環境逆轉,香港再也不能處處被動。鬥平,香港難跟別人看齊,必須鬥服務、鬥質素、鬥獨特性,惟有「人冇我有」、「人有我優」方能逆中求勝。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