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撥100億公帑推動新型工業 人才仍缺

【本報訊】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昨日通過兩項有關創科的新承擔額,分別是成立及營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的28.38億,以及推行「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的100億元。雖然在席議員都同意發展創科,但質疑人才問題如何解決,怎樣應付外國的器材禁運風險,加上金額巨大,擔心項目有爛尾之虞。
在逾28億元成立及營運微電子研發院方面,議員田北辰留意到當中涉及光刻機等先進儀器。他質詢當局,有否考慮到因外國阻撓,從而得不到相關零件或器材的情況。他又質疑企業在香港投資兩元,政府就出一元,上限兩億元的「新型工業加速計劃」並不吸引,不少國家為搶龍頭企業,出手更加闊綽,質疑有關計劃是否足以吸引龍頭企業來港,加上人才方面也是問題。
議員憂企業項目爛尾
議員陳祖恒亦關注新型工業化所需的人才,冀招攬外地專家的同時也要栽培本地人才。他說美國吸引科技企業回流,提出的配對是1對1,希望政府檢視本港2對1的做法,可適時作出調整。議員林素蔚亦指配對計劃涉及大量公帑,擔心若有項目爛尾,有關企業是否毋須負上責任,需否向政府退回資助款項。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回應指,內地正加緊研發光刻機及相關設備,希望盡快通過撥款、盡快購買、不要耽誤。他承認現有的配對上限兩億元是杯水車薪,但有總好過無。又指發展創科產業,本地人才是重中之重,也是未來發展的根本,冀先由產業做起來。
創新科技署組長陳正豪指計劃所需的光刻機目前不在禁運之列,但美國大選之後情況難料。加上有關的光刻機內地暫時未有生產,因此動作要快。對於項目可能爛尾的風險,創新科技署署長李國彬說考慮到業界意見,當局會因應時間較長的項目,當企業提交階段報告且經核計財政後,可獲分階段撥款。項目若不幸爛尾,政府會視乎原因向相關企業追回款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