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中西醫協作 提升中藥中毒診治成效

綜合醫學為本港醫療發展重要一環,而中西醫協作模式多樣,除臨床醫療服務外,亦有在較少人提及,但與市民大眾健康攸關的範疇進行研究協作,其一例子是推廣中藥的安全使用,以防藥物中毒。
本港不少市民有服用中藥或以中藥藥材入饌的習慣。一般而言,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中藥相對安全,中藥在本港的應用亦受嚴格管制,但若市民在沒醫生處方的情況下擅自服藥,則有機會構成藥物中毒,如誤服了只供外用的藥油而導致水楊酸中毒、飲用了混雜斷腸草的五指毛桃湯水而出現鈎吻鹼中毒,或服用了受污染中藥而產生抗膽鹼能中毒等,過往本地亦曾有相關報道。
中藥中毒症狀多變,取決於劑量、中藥配伍、製備方法、個人體質等,常見症狀包括頭暈、心悸、惡心、嘔吐、腹瀉和腹痛等,抗膽鹼能中毒可出現譫妄及幻覺,甚或危及性命。若自行服用上述藥物後有任何相關症狀,應立即求醫。
中西醫對中藥中毒各有診斷及處理方法。然而,當出現懷疑急性中毒的徵狀,很多時患者會先往急症室求診,因此前線急症室醫生需要掌握中藥中毒的診斷標準,以識別患者病徵是否脗合,從而予以適當治療。
有關中西醫在中藥中毒方面的研究協作,學系較早前就急性烏頭鹼中毒的臨床診斷準則及有關中西藥交互作用進行跨專科、跨院校的中西醫合作研究。中藥川烏、草烏及附子含烏頭鹼,過量服用可導致影響心臟、神經及腸胃系統的急性中毒。
團隊研發並驗證了一個臨床診斷評分系統,以便前線醫護人員在獲得化驗結果前,及早識別烏頭鹼中毒的患者。此臨床診斷評分系統冀在進一步驗證後,可應用於臨床服務。此外,研究有效促進中西醫對中藥中毒的理解,為中西醫共同推廣安全使用中藥邁出第一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
急症醫學系臨床實務副教授
林沛堅醫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