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應對學生示威 美國赤裸雙標

美國的大學反戰挺巴勒斯坦人示威浪潮持續蔓延,始於反越戰運動的發源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在親以色列的猶太政客與捐款商家施壓下,校方聯同當地政府與警方武力清場,拘捕了大批學生和導致多人受傷,行動中有警員更曾在校園內開槍(聲稱是意外)。然而,清場行動未能使示威及罷課浪潮平息,反而加速其擴散至全國以至全球的多間大學。部分美國大學即使已清走所有示威帳篷,其畢業禮亦受到相關的抗議行動影響。
事件令包括筆者及不少香港市民,不情願地憶起當年違法佔中至黑暴時期的大學動亂場面。兩者有不少相似情景,也有相異之處。
香港、美國的學生示威各有訴求,同樣不同程度地佔據了學校設施,設置大量帳篷、障礙物和各類標語,有人塗鴉甚至破壞,課堂與畢業禮被迫取消。不同的是,當年香港的學生示威,遠較現時美國出現的猖狂、暴力和充滿仇視,尤其憎恨執法人員及其家人,出現縱火、掟磚、掟汽油彈、發射弓箭,以至堵塞道路、機場或破壞鐵路設施等嚴重違法行為。
美國持不同意見(挺巴人和親以色列)的示威者也會互相指罵推撞,但未見有嚴重的毆打、禁錮或火燒異見者等暴行。美國的示威學生主要是要求華府停止支援以軍,或是促請校方切斷與以色列相關資金的聯繫;香港的示威則是企圖推翻政府、解散警隊、支持港獨、攬炒香港和制裁自己的國家。
香港在佔中至黑暴期間,大學管理層對學生的違法暴力行為非常容忍,部分甚或在明在暗地支持,抗拒執法人員進入校園,任由作為公共資產的學校設施淪為法外之地,甚或變成暴徒的軍火庫、訓練營和反動基地。有校方高層以公開支持違法學生為榮,甚至陪同學生一同參與非法集會。
在美國,不少學校管理層都積極配合、以至主動邀請警方進入校園執法,有個別大學校長更因被指於應對校內的仇恨言論不力而被迫辭職,而大多數當地政界人士都不認為這是有違學術自由或大學自主。
不過,港美兩地大學示威潮的最大差異,還是在於政府的態度,更準確說法是美國政府的立場和態度。美國總統拜登在哥大清場行動後義正詞嚴地表示,言論自由、示威權利,與法治一樣需要努力維護,但只有和平的表達方式會受到法律保護,仇恨言論與暴力、破壞行為是法律所不容許的。
自打嘴巴不覺痛
該番言論筆者完全認同,問題是對於當年香港的黑暴,美國政界卻稱之為「民主運動」,將佔領校園和發動罷課的學生及職業示威者形容為「自由鬥士」,將黑衣蒙面暴徒的暴力衝擊稱作「美麗的風景線」,將特區政府和執法部門依法採取的行動抹黑為無理打壓和鎮壓。如斯赤裸裸的雙重標準,自打嘴巴而不覺痛,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