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地方公選大使 內調外交高官

中國駐埃塞俄比亞大使趙志遠近期回國,升任外交部部長助理,接替此前調任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的農融之遺缺。兩人算是官場「同年」,是同一批從地方官公選的駐外大使,如今相繼內調高官。2020年,中組部、外交部從各省廳局級官員中公開選拔外交官,時任山東省東營市市長趙志遠、廣西民族宗教委員會主任農融入選,前者外派埃塞俄比亞,後者獲委駐巴基斯坦大使。農融去年回國,晉升外交部部長助理,今年又調任港澳辦。
從外交系統之外選拔外交官,肇始自本世紀初,而後進行了多輪,政壇多位現任部級高官,都是這一群體的成員,例如國務院台辦主任宋濤、中國僑聯副主席程學源、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劉顯法。這項工作有着雙重考慮,其一,改善外交幹部隊伍結構。由於專業的特殊性,外交官絕大多數是直接從校門進入衙門,結構較為單一,缺乏地方黨政實際工作經驗。在當今「大外交」格局下,外交工作已不僅僅是政治工作,而需要應對一帶一路、中企「走出去」、貿易戰、科技戰、貨幣戰等諸多事宜,因此要求更多的實際施政經驗。
公選大使的來源,以財經領域特別是國有企業為主,又尤其以外貿類國企居多。譬如,宋濤曾任福建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副總裁,劉顯法長期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工作,趙志遠曾任山東威海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總經理助理兼駐美國辦事處主任。2022年最新一輪公選大使中,山東土地發展集團總經理陳道江,出任駐牙買加大使;山東農業發展信貸擔保公司董事長魏華祥,出任駐胡志明市總領事;山西長治市委副書記韓春霖,出任駐羅馬尼亞大使。值得注意的是,農融曾任廣西貴港市市長,趙志遠曾任山東東營市市長,是主政一方全盤工作的父母官,他們先後任外交官高層,也是外交歷史上的新現象。
外部引援 打破壟斷
其二,正由於外交工作的專業屬性,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封閉性,外交幹部長期在本系統內循環,未免容易產生近親繁殖、拉幫結派、搞小圈子等問題。從外部「引援」,增進外交幹部選拔的渠道多元化,有助於以鯰魚效應來打破板結壟斷。從2008年至今,從宋濤、謝杭生,到劉顯法、農融、趙志遠,外交部領導班子裏始終有一位公選大使出身的領導成員,擔任副部長、紀委書記、部長助理等職務,這也顯示高層對公選大使群體的看重。
而且,從2008年起,公選大使出身的宋濤、謝杭生相繼擔任外交部紀委書記(紀檢組組長),長達11年,打破以往由外交部系統內官員負責紀檢的管理。在謝杭生之後,則由商務部出身的張驥繼任紀檢組組長。黨委書記齊玉則從中組部空降。黨委、紀委一把手雙雙外調,就是為了強化監督。2018年,雲南麗江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佐,出任駐孟加拉大使,現任駐北馬其頓大使。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