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中小企業

香港要吸引甚麼人才呢?
大企業及其高管?大企業是跨國經營,它們的高管人才是跨國流轉,香港給他們居留權,他們也不一定會定居香港。大企業要借香港進攻內地市場,在內地開放之後,香港的作用大減,大企業還可留些公司內部的業務在港,利用香港的國際服務,但絕大多數的工作人員,都可在內地的總部運作,有需要時聘用香港的專業服務。在香港設大中華或亞洲總部,已經失去價值。即使在香港還有辦公室,人員只是三數,不過是公司業務的國際仲介的中轉點,跟以往內地未開放時數以百計僱員不同。這樣吸引大企業來港,徒有虛名可作公關宣傳,實際效果極微。
高科技人才?香港僅有大學科研,沒有多少科研機構,外國及內地設在香港的科研部門也寥寥可數,不成集聚,整體缺乏科研生態,高科技人才來港沒有機構可依靠,要創業也缺條件。單在大學工作,作用有限,且香港的大學以發表論文為主,應用不足,近年更積極在珠三角設分校,科研重點會逐步轉移內地。高科技人才來港無所用武,倒不如往內地。讓他們取得在港居留權,不過方便他們來往,對香港科研產業的發展,應無效果。
高收入人才?高收入源自何種經濟活動?香港的本地企業本有高收入人才,再吸引同樣人才,最多是填補退休或離職的空缺,不是因他們來港而創造新的企業、新的高收入職位。若他們是海外工作的高收入人才,來港可怎樣發展?自由工作者或可,但香港的電影、文教娛發展大不如前,已沒有自由工作者聚居的發展,倒不如轉移內地,生活成本較低,機會更多。
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階段,需要的是創業轉型人才,不屬高收入者,卻要有耐苦、艱辛創業的韌力和衝勁。已有成就者來港,不過是為享受香港現有的繁榮,不是為香港發展努力。招商引資已是上世紀的政策,當今香港更需要的,是內地在新經貿生態中創業的中小企以及其骨幹人才,借助他們,香港才有機會轉型提升。這些人才不需要政府資助,只要在居留權方面對他們放寬,作一些引導,特別是非西方海外市場的推介,內地進取心極強的中小企業家便會自尋出路,替香港及自身創雙贏之道。政府應把對大企業與高收入人士的招商引資工作,轉移重心來招攬內地新型的中小企業。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