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護眼錯誤認知 港童易患近視

施麗珊(左一)建議政府應加強支援及宣傳力度。 施麗珊(左一)建議政府應加強支援及宣傳力度。
施麗珊(左一)建議政府應加強支援及宣傳力度。
需維持與屏幕距離 劏房戶更難防備
電子產品盛行,近視問題亦見年輕化。有研究指,香港兒童近視的比率達61.5%,冠絕全歐亞國家及地區。有組織就兒童眼部健康以及近視情況作調查,發現近半家庭中有兒童患近視。調查又指,低收入家庭兒童患近視比率是高收入家庭的一倍。醫生呼籲家長應就子女從小開始,防止他們患上近視,並及早帶子女驗眼;社區組織則建議政府加強相關的支援,並增加眼科服務。
調查指,本港兒童近視情況嚴重,近半受訪家庭至少有一名小朋友有近視。23.3%受訪家庭表示小童每天使用電子產品多於3小時,導致每年近視度數平均增加50至100度。不過,只有約三成家庭會定期為兒童進行全面眼睛檢查。
僅一成子女依從「20‧20‧20」
調查亦發現,本港家庭對近視的認知不足,只有62%受訪家庭認同近視是「不可逆轉」的眼疾;有74%受訪者對近視有錯誤認知,例如誤以為使用防藍光鏡片、每天花時間觀看綠色物件等有助控制近視;亦有半數受訪者認為,每日進食藍莓、三文魚等會對視力有幫助。然而,正確控制近視的方法是每天進行兩小時戶外運動,但只有不到一半受訪者認同;亦只有一成的父母受訪者表示,子女會依從「20‧20‧20」法則,每隔20分鐘,注視20英尺外的物件,維持20秒,可紓緩眼睛疲勞。
另外,調查又發現收入低於中位數的家庭,有三分之二存在近視問題;而高收入家庭則少一半,只有三分之一。組織指,超過四成低收入家庭居於劏房、過渡性房屋等空間狹小地方,難以維持使用者眼睛與電子屏幕的距離。高收入家庭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時,超過七成會在較理想的距離觀看。
眼科醫生許用藍表示,近視是由於眼球拉長導致,情況無法逆轉;而且近視有機會導致視網膜脫落、青光眼等眼疾。即使做矯視手術,亦只能免去戴眼鏡的需要,並不能減低其他眼疾風險。他建議家長應由子女從小開始,控制他們的近視情況,例如佩戴眼鏡、「OK鏡」等,並及早帶孩子驗眼。
津貼買眼鏡政策宣傳不足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表示,現時全港只有一間眼科醫院,基層輪候時間甚長,若想配眼鏡或OK鏡,又會加重基層家庭的經濟負擔。根據政策規定,綜援家庭在24個月內,可獲最高600元津貼以購買一副眼鏡。不過調查顯示,只有1.5%人知道有該項政策。而低收入家庭中,亦只有1%人有使用該津貼,施建議政府應加強支援及宣傳力度,並加開眼科服務。
有組織公布調查,發現近半家庭中有兒童患有近視。有組織公布調查,發現近半家庭中有兒童患有近視。
有組織公布調查,發現近半家庭中有兒童患有近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