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單親長者劏房戶或重疊 社協:扶貧指標需「精準」拿捏

有社區組織認為當局現有的扶貧措施必須繼續並優化。 有社區組織認為當局現有的扶貧措施必須繼續並優化。
有社區組織認為當局現有的扶貧措施必須繼續並優化。
香港貧富懸殊愈趨嚴重。政府提出要「精準扶貧」,對象有95萬人,包括來自劏房戶的21.4萬人、來自單親戶的21.3萬人,以及55.5萬名老人。身兼扶貧委員會委員、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表示,該3個類別人士屬貧窮人口中較嚴重的,當中可能有重疊,例如單親或長者有可能是劏房戶。另外,這3個類別未完全涵蓋所有貧窮人士,例如在職貧窮和貧窮兒童等。
施麗珊昨在電台節目中表示,當局必須定下量度扶貧措施成效的指標及如何深化計劃,例如扶貧措施落實後一段時間,該3類群組的人口有否減少、劏房戶成功上樓的數字、單親戶的就業率是否改善、家庭收入是否提升、婦女能外出就業的比例是否提高等。
她又認為當局推出扶貧政策時要有優次,尤其現有的措施亦必須繼續並優化,包括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學校託管服務等,都可以考慮擴大受眾範圍。她又提及保留貧窮線才可真正了解實際貧窮人口的數據,當局可考慮多訂數條貧窮線以作參考。
學者稱制訂絕對貧窮線助滅貧
同場另一扶貧委員會委員、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指出,訂立目標群扶貧,相對只設立一條貧窮線,可以較為精準針對性訂出政策,但政府訂出的3個類別,未必每個都要幫助,例如單親未必個個都貧窮,但如單親又住劏房,則有較大機會納入需要扶助的類別。
他續稱,以往政府以入息中位數訂立貧窮線,採取的是相對貧窮的概念,難以評估滅貧的成效,因為不論下多少工夫都會有一定數目的人口處於貧窮線以下,認為如要制訂滅貧措施就要訂立絕對貧窮線,並每10年檢討一次,方能量度成本效益。
政府日前向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指出,香港3大精準扶貧目標群組,分別是劏房戶、單親及長者戶,共有約95萬人;並指政府會從微觀角度為相關精準扶貧項目制訂績效指標,評估和比較受惠人士於參與計劃前後的變化,以補足從宏觀角度監察扶貧工作的進度和成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