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配合國家

香港的功能應為配合國家的發展戰略,不應淪落為要中央特別照顧、偏幫來維持繁榮。若不如此,香港變成中國的負累,便破壞回歸與一國兩制的本意初心。
香港現時強調的發展方向,都是沿用英治時期的,沒有創新變更。金融方面的財富管理中心,或家族辦公室中心,執行中少有海外資本來港。香港這方面的政策主要是方便內地資本轉移出國外。早一段時期大量資金外流,主要是往歐美,多循非法途徑。現時的家族辦公室中心,是用合法方法方便內地資本繼續外流,並不是引來外國資金,投資內地或香港房地產以外的實業和服務業。香港的金融中心國際化基本還是中國資本的境外炒作,只是偶然讓國際資本進入香港股市對港股、A股、人民幣與港元投機一番,反而是香港構成了內地金融的風險。
港元體制不變,香港可怎樣協助內地的去美元化和人民幣國際化?香港的貿易又怎樣可促進中國貿易的本幣結算、人民幣結算呢?香港銀行表面開放,實際只對歐美開放,對新興國家的銀行和金融服務業還未真正的開放,香港金融的國際化實質是歐美化、中國內地化。從貿易到金融仍然未能配合國內向「全球南方」國家的開放和引進。相反地,香港的金融體系愈趨集中大型化,正形成寡頭壟斷,逐步失去發展多元化的動力和創新。
香港與內地最大的金融威脅是美國制裁,並最終可能被排除在SWIFT以外,香港沒有反制裁政策和措施。有沒有在SWIFT以外的方法呢?數字貨幣化或許有用,但還在研究初期,配套設施不足。若美國在短期內制裁香港的中資大銀行,香港可有甚麼對策?抑或讓滙豐銀行等佔據市場,取代中資大銀行?抑或是讓香港的金融體系癱瘓?據說特區政府有對策,但在市場信心不足之時,或許政府要多作解釋,安定市場的不安;亦應有具體措施推行,讓市場看到可能應對之策是否有用。
香港一國兩制的核心,是香港一制自主地找出發展途徑,並配合內地戰略。大灣區整合是必然,但不能以大灣區對抗一帶一路倡議,香港的出路是一帶一路的國際化,大灣區整體的出路亦是一樣。香港一帶一路方面與國家配合的戰略、政策在哪裏呢?一帶一路戰略包括金融,還有發展迅速的跨境電商貿易。香港似乎還未有甚麼規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