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呼即應:微信支付騙案成災 假截圖扮過數斂財

電話騙案不絕,市民須加倍小心。 電話騙案不絕,市民須加倍小心。
電話騙案不絕,市民須加倍小心。
不諳操作誤墮陷阱 苦主求助東呼即應
即時通訊軟件「微信」近年覆蓋率愈趨廣泛,亦引來了不少騙徒「獵食」。除了微信官方列出的10大常見詐騙手段外,近期騙徒又再變陣出擊,借助人工智能犯案;亦有騙徒覷準了用戶不太熟習微信的支付系統之操作,乘機騙錢;甚至是假扮成苦主的朋友以降低戒心,並叫苦主做任務以騙財等,有苦主向《東呼即應》求助。臨床心理學家認為,一些社交能力較弱或孤獨的人,即使遇上騙徒來電也沒有人提醒這件事是不妥的;或是有些受害人會將事件合理化,令到自己都不覺得被騙,最後便愈陷愈深。
久未到帳 致電客服始揭發
《東呼即應》近日接獲微信騙案的苦主求助,苦主絨衣(化名)表示,去年曾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出售遊戲帳戶,接獲騙徒聯絡稱是未成年人,沒辦法使用支付寶,亦無法使用該二手平台的交易,問能否使用微信支付,由於絨衣當時急切想出售便同意,並添加了騙徒的微信帳戶讓對方轉帳。雖然絨衣看到有轉帳的介面,但沒有收到轉帳的款項,騙徒就稱可能是網絡卡滯後,對方還將轉帳成功的截圖給絨衣看。惟過了24小時後,仍未收到錢,在打電話詢問微信官方客服後才發現可能被騙,後又發現對方的轉帳紀錄有修圖的痕迹。
利用AI冒充家人 要求轉帳
市民郭小姐認為,現時人工智能(AI)普遍,曾聽過有人利用AI扮成你的家人,可以和你視像通話、欺騙你,並請求幫忙轉帳等,有些防詐騙意識不太強的人,便會很容易中招。
另一市民林先生也表示,曾經也有收過不少騙徒傳來的訊息,一般都是可能叫你投資、或是說之前已經聯絡過、或是假裝認識,林先生表示通常他都不予理會,避免中伏;但身邊也曾有朋友被騙,雖然不知道詳情,但聽說朋友被騙了數十萬元。
市民邱先生則指,近年也接獲不少騙徒短訊,通常以親人為名,大多是說你親人出事,以欺騙老人家;或是扮成學者以及專業人士等,假意幫忙投資;若要避免詐騙,就不要相信此類陷阱,坦言這個世界「沒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例如說投資可以賺很多錢,回報極高,但是騙徒教你的投資伎倆,已經足以令人生疑。
臨床心理學家黃沛霖表示,一些社交能力較弱或孤獨的人,因為不願意跟別人分享身邊發生的事情,若遇上騙徒來電或發訊息,亦會沒有人提點;另外有些人或會自作聰明,即便知道「沒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也會覺得這些事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最後就會「落疊」了。
騙徒手法層出不窮。騙徒手法層出不窮。
騙徒手法層出不窮。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