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以巴衝突對北京的啟示

以巴衝突持續逾半年,隨着以色列軍隊繼續在加薩地帶南部城市拉法發動進攻,國際社會對美國駕馭不了以色列的不滿情緒愈來愈大。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目前最大的輸家無疑是拜登政府。不過北京當局不能只顧食花生,也要從中吸取一些教訓。
在人類的道德世界中,正常人都會同情弱者,保護弱者的言行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在國際政治領域,民眾同樣希望小國和弱國受到保護。所以縱使全球各地民眾大多不了解以巴爆發戰爭的內情,但當他們從電視畫面看到巴勒斯坦平民被傷害,直覺上就會支持巴勒斯坦。這也是近來各國出現反以示威的最大原因。一旦民情凝聚為強大的力量,便會給政府帶來壓力,進而推動當局調整外交政策,日前就有指愛爾蘭與西班牙、斯洛文尼亞及馬耳他等國準備一起宣布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根據國際法,國家成立的其中一個條件是要得到別國認可。在眾多歐盟成員國中,目前只有8國承認巴勒斯坦為國家。隨着愈來愈多國家承認巴勒斯坦是國家,巴勒斯坦又向建國邁進了一大步。
台灣和巴勒斯坦不同,世界上只有10來個國家承認中華民國,其餘的大部分國家選擇和中國大陸建交,在建交公報上同意一個中國政策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當然,也有國家未提及台灣主權,或者僅是表示「認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隨着中美競爭加劇,兩國發生衝突的機率愈來愈高。另邊廂,許多中國人希望兩岸早點統一,不用這一代人等到白頭。兩岸一旦開戰,大陸必須精準打擊以避免傷及到台灣平民,讓國際社會轉向同情民進黨政府。這是以巴衝突對北京最大的啟發。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