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中國大戰略

中美矛盾,中國的對策還是以靜制動。
一方面盡量避免與美國有真正的衝突,先整頓內部,重整疫情後的經濟,並擴軍備戰,不讓美國有可乘之機。在防衞方面,積極和主動把防衞線拉開,伸展到美國第一島鏈以外,給予壓力,也給中國的防衞多點周旋空間。
另方面是遠近都結交,近鄰採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利益與共,建立以經濟共同發展為基礎的防衞圈。更遠的採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打破美國的圍堵,同時進逼美國的勢力範圍,反施壓力。最突出的例子在吉布提設置海軍後勤基地,或許不是如印度所指的中國珍珠鏈海港體系的布局,但突入東非的戰略位置,面對蘇彝士運河、波斯灣,乃至南下東非航線,緊壓美國的軍事基地,在戰時可發揮巨大的對美國海外軍事布局的牽制作用。
但中國的戰略最關鍵還是一帶一路倡議,以經貿投資作主導,既幫助一些貧窮國家翻身,老撾便是最明顯例子;又打通國際貿易通道,衝擊歐美列強原本控制的通道,使它們沒法繼續以這些通道來控制國際貿易,賺取暴利。中國在雅典港口比雷埃夫斯,和替埃及新建蘇彝士港都是目的在擴大東地中海的航運據點,連接上匈塞鐵路,利用原有鐵路構建巴爾幹絲路,使中歐貨運不用穿過地中海在荷蘭、比利時等港口上岸才進歐洲,恢復原本東地中海連接中東、歐洲的主運輸作用,使中歐貨運交通更為暢順。
中國在東地中海地區正試圖扮演幾世紀前意大利城邦(威尼斯、熱那亞)的角色,振興地區經濟。若成功,荷蘭、比利時及大西洋東岸港口群便大受打擊,也從而削弱這些曾雄霸天下國家的力量。把歐洲的經濟重心轉回中歐、東歐,這屬於歷史性的轉變。
在此以外,即使烏克蘭戰爭難料結局,傳統絲綢之路的北端受壓卻回復至南路,從中亞出中東至歐洲,大可重振這一區域帶的經濟。當然,以色列是一變數。但中國拉攏伊朗、沙特阿拉伯和解,安排巴勒斯坦兩大派別談判,都是用和解的政治手段來解決中東近百年的矛盾。如伊拉克、敍利亞戰後重建,中國經濟力量會是主力。若以色列政權更替,戰禍抑止,中國與俄羅斯更可助以巴和平共處的政治安排、經濟合作。
這是外交的大格局,相信大可打敗美國的新冷戰企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