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勘探走漏眼 屯門暢道進度慢 周街圍板路難行

鳴琴路行人天橋的加建升降機工程,既要同輕鐵保持距離,又要迴避地上設施。(徐家浩攝) 鳴琴路行人天橋的加建升降機工程,既要同輕鐵保持距離,又要迴避地上設施。(徐家浩攝)
鳴琴路行人天橋的加建升降機工程,既要同輕鐵保持距離,又要迴避地上設施。(徐家浩攝)
工程拖年半未展開 路署補鑊一改再改
本報早前揭發「人人暢道通行計劃」多項工程因承建商財困導致「爛尾」後,又發現另一工程未暢通先阻路。屯門橫跨鳴琴路近山景邨景華樓的行人天橋加建升降機,但因影響地底污水管及電線,工地又鄰近輕鐵路軌,方案再三更改,拖逾年半仍未動工,但景華樓對出的一段行人路和單車徑卻一直圍封,居民與單車要「窄道通行」,極為不便。有議員認為項目開展時要對施工範圍有基本評估,特別是工程位置接近鐵路,而地底的污水渠管道,路政署亦應有所掌握,對工程毫無寸進感失望,又要求在最新方案敲定前應先解除圍封,以免擾民。
輕鐵軌旁 行人橋加建升降機
路政署在2020年6月向屯門區議會提出在區內5條行人天橋加建升降機,當中包括橫跨鳴琴路近山景邨景華樓的行人天橋,工程於2022年8月底已展開。本報記者現場所見,地盤範圍內除部分路面被刨起,其他則紋風未動;而地盤有通告指因應工程,行人天橋附近、景華樓對出一段長約27米的單車徑在2022年12月中需臨時封閉,以進行探坑、遷移受影響地底公用設施及移除廢棄喉管、於單車徑欄杆旁安裝臨時攔截圍牆等工序,而圍封範圍旁邊雖有一條不足兩米闊的「替代路線」,但變成「窄路」,阻礙通行。
商遷地底設施 始揭問題複雜
圍封近年半,工程接近零進展。據悉,今年1月路政署曾約見當區區議員講解最新進展,但後來因工程安排變化而取消會面。署方回覆本報查詢,指有關工程須盡量避免影響輕鐵運作及減少改動天橋的結構,起初的構思是加建的升降機設於天橋樓梯出口旁的行人路,與輕鐵邊界保持約3米距離。
在工程設計階段,署方的顧問公司曾參考公用事業機構的地底設施圖則紀錄,評估加建升降機工程對地底設施,包括一條600毫米直徑的大型地底污水管及電線等可能造成的影響。另外又在工地進行小型勘探工程,制訂需遷移地底設施的範圍,評估原方案的初步技術可行性。其後,工程團隊按獲得的地底設施資料,與附近的居民代表商討遷移地底設施的施工安排。但要在狹窄的空間及貼近輕鐵邊界的位置進行挖掘及放置新污水管的工程頗為複雜,加上考慮到持份者關注施工期間所帶來的不便及衞生隱患,署方認為在原有位置加建升降機並不合適。
放棄原方案後,工程團隊曾考慮在毗鄰行人路的單車徑設置升降機,惟新位置更貼近輕鐵路軌,與其邊界最短距離只餘約一米。為保障公眾及鐵路安全,工程團隊多次與港鐵詳細商討方案的可行性和施工方法,如部分工序在晚間進行、施工期間的監測措施等,惟未能在平衡技術要求及施工安排下達成共識。
其後工程團隊建議在天橋樓梯結構坐落的位置設置升降機,升降機與輕鐵邊界的距離約6米,可避免遷移大型污水管等地底設施。但最新方案牽涉斜坡改造、拆除部分樓梯及地基、樹木保育等工作,現與相關持份者商討,同時安排在斜坡進行勘探,待敲定最新方案後,適時向屯門區議會匯報。
議員促先解除圍封 減少擾民
議員陸頌雄和屯門區議員徐帆早前到山景邨鳴琴路的升降機工地視察,陸指項目開展時要對施工範圍有基本評估,特別是工程位置接近鐵路,而地底的污水渠管道,路政署亦應有所掌握,對工程毫無寸進感失望。他認為署方應解除圍封,以免對行人構成不便,反正工程最新方案已非原來位置,而長期圍封卻連一塊磚都沒移動過,是最差的做法,又指工程最新方案的造價勢必上升,相信署方會向區議會報告。記者徐家浩
地盤範圍只有部分的路面被刨起,其他則紋風未動。地盤範圍只有部分的路面被刨起,其他則紋風未動。
地盤範圍只有部分的路面被刨起,其他則紋風未動。
均安負責14項升降機加建工程均安負責14項升降機加建工程
均安負責14項升降機加建工程
行人和騎單車者共用的「替代路線」,不時出現擦肩而過的情況。行人和騎單車者共用的「替代路線」,不時出現擦肩而過的情況。
行人和騎單車者共用的「替代路線」,不時出現擦肩而過的情況。
工地圍封範圍旁邊有一條不足兩米闊的「替代路線」。工地圍封範圍旁邊有一條不足兩米闊的「替代路線」。
工地圍封範圍旁邊有一條不足兩米闊的「替代路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