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野雞院士氾濫 學術誠信垮塌

最近,內地不少「院士」如雨後春筍,紛紛冒出頭,其中有教授、研究員,也有民辦學院、民營企業的老闆,甚至有90後的年輕講師。他們共同的頭銜是「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乍看起來頗能唬人。殊不知,物以稀為貴,屢見則不鮮,突然間有上百位「院士」此起彼伏,結果集體翻車。
錢鍾書小說《圍城》裏的主人公方鴻漸,前後花了40美元,購買了一個美國「克萊登大學」的博士文憑。近百年過去,這套掛「洋」頭賣狗肉的把戲不僅沒有收斂,反而花樣更為翻新,「打工皇帝」唐駿的「美國西太平洋大學」博士,「網紅教授」陳春花的「愛爾蘭歐洲大學」學歷,都被揭露是「野雞大學」、「文憑作坊」。如今的「歐洲自然科學院」,原來是一群俄羅斯人在德國註冊的公司,不過是一個俱樂部性質。而且從名字就不難判斷,其有意碰瓷權威的歐洲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由中介公司開價幾十萬元人民幣,就可以辦妥「院士」、勳章、證書一條龍服務。相比之下,當年克萊登大學的那個愛爾蘭騙子,開價已是相當的良心了。
心照不宣 各取所需
在榮獲「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的名單中,也不乏許多正牌大學的教授、博士。其實,只要具備起碼的教育常識,不難識別「歐洲自然科學院」的「野雞」性質、「山寨」底子,然而他們甘願交錢。最根本的原因,這種「院士」頭銜,如同方鴻漸、唐駿、陳春花們的野雞學歷一樣,屬於剛需。
一方面,績效評價、資源分配、職務晉升等,都與頭銜、論文數量掛鈎;另一方面,「院士」頭銜也是扯大旗作虎皮、抬高身價、開展商業營銷的金漆招牌。而內地的中國科學院、工程院「兩院」院士,評選程序極為嚴格;美國、歐洲等正牌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門檻更高。明碼標價的「歐洲自然科學院」便看準了需求空間,投其所好。於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捱,雙方心照不宣,相互默契,各取所需。中國「人傻、錢多」,成為最大的市場。而「歐洲自然科學院」沒有門檻,沒有約束,大發橫財,不知收斂,乃至於氾濫過度,終於引爆了輿情。
無論是收錢批發文憑、頭銜的「野雞大學」、「山寨科學院」,還是收錢發論文的「水刊」,無一例外都是一筆買賣,卻一個個風生水起。歸根究柢,成本極低,相較於收益,可以說是「無本萬利」。即便被曝光,關帳倒閉,分分鐘可以白手起家註冊個新公司,改頭換面,另起爐灶,而其「靠山」就是內地畸形的科研評價體制與學術環境。
甘願掏幾十萬元購買「院士」頭銜者,必然經過縝密算計,不外乎名、利二字。此類毫無誠信底線的人,遍布大學、科研機構、商業公司,他們從事的教育項目、研究課題、經營業務,到底成色幾何,就很值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要整飭學術誠信,就絕不可輕縱這批新科「院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