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何去何從

中國發動的電子商貿革命,已經遠遠超越美國亞馬遜等的電子商貿模式。商品種類包羅萬有,連鮮活魚海鮮也可用電商供應。
電商平台把消費者和生產商緊密連接,且已不單止是商品關係,也形成以文化價值為基礎的社區,帶有信任關係。中國的速遞滲透城市各個角落、市鎮農村,無遠弗屆。一是無限度地開拓消費群體(已不僅是個人消費,而是團體消費,也不限於消費範疇,包括生產的各個環節、各種製成品、零部配件)。
二是無限度地擴大了供應商的範疇,不理會文化、語言、宗教、制度的限制,也顧及不同的質量、時款、特色,全都可在電商的供銷網絡內以低成本、高效率提供。通過網紅一類的中介,生產與消費的市場也就無限度地擴張,超越國界。結果是中國的電商已佔零售貿易的四分之一以上,還在擴展。中國電商的中外產品之交易,靠着速遞和國際郵政服務的利用,跨國跨洲,在海外市場上攻城略地。
中國電商革命是產供銷模式的轉變,當然有利於中國這樣的生產大國,也有助於中國市場大國的發展。但這樣的模式並不排除其他國家的生產。中國電商平台只是中介,可連接中國的生產商與消費者,也可連接第三國與中國,或第三國之間的生產與消費,形成全球商品貿易的整合中介與網絡,用低成本、低運輸時間衝擊所有國際、國內的商貿體系。
由於低成本,便可連接眾多中小企業、個人工商戶、農戶,沒有大企業壟斷因素。大企業的規模效益、成本、技術開發優勢不復存在。
即使部分重工業產業未受衝擊,但它們以外市場的生態在變,中小企業(特別是來自一直被邊緣化排除在國際市場以外的落後國家者)變成了電商連接的主力。小批量多品種、時尚周期短的產品替代了大企業主導的標準化產品,成為消費與銷售的主流,且用低價和高文化價值把歐洲手工或半工業製品的名牌壓抑。自20世紀初,美國福特主義的模式主宰國際企業與市場以來,中國推動的電商革命正在完成歐洲和日本變革未竟的工作,改變美國資本主義的基礎體制。
在這樣的大變革中,香港的工商管理教育還依據美國企業模式,便變得不合時宜,處於被淘汰之列。香港的教育體系、企業管理應何去何從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