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馬斯克福地

有人說,馬斯克是最懂中國的外國企業家。這種說法並不誇張,他不僅懂中國,相對於絕大多數美國人尤其是政客,更是清醒、務實得多。最近特斯拉電動車在激烈競爭之下銷情欠佳,股票跌跌不休,馬斯克適時跑了一趟北京,主力推銷自動駕駛系統FSD,效果立竿見影,特斯拉股票即時強力反彈,可見中國才是其真正福地,特斯拉絕對離不開中國市場。
按照原定計劃,馬斯克本來是要訪問印度的,沒想到他突然改變行程,閃電訪問中國,推遲印度行程。對此,一向自尊心強烈的印度人難免有點酸溜溜的感覺,甚至有點羨慕嫉妒恨。其實不能怪馬斯克厚此薄彼,商人逐利天經地義,中國市場規模和潛力都遠勝印度,商人自然要分出輕重緩急。有人舉了個例子,當年中國排拒澳洲紅酒,澳洲人起初滿不在乎,以為可以將紅酒轉銷人口已超過中國的印度,結果事與願違,印度每年紅酒消費量只有240萬箱,根本無法與每年進口9,450萬箱紅酒的中國相提並論。這時澳洲政客才知道中國市場是不可替代的,於是不得不再度向中國伸出橄欖枝,想方設法改善兩國關係。
有麝自然香,中國經濟體量愈來愈龐大,對外國商人的吸引力自然愈來愈大。這些年蘋果公司積極進軍印度市場,被西方媒體炒作成「取代中國」,實際上蘋果在印度的營收一年充其量只有80多億美元,而在大中華地區一年營收高達700多億美元,兩者相差不是一點點而已。至於電動車市場,印度與中國的差距更是顯而易見,馬斯克如此精明,自然懂得選擇。
說到底,實力決定一切。近年中國愈來愈不怕美國經濟制裁和科技封鎖,正是基於本身的實力和底氣。美國推動脫鈎斷鏈也好,去風險也罷,都阻止不了中國繼續發展,也阻擋不了跨國企業繼續進軍中國市場。最近美國政客改變口徑,集中攻擊中國「產能過剩」,連經濟學家出身的財長耶倫也不斷重複如此荒謬的論調,可見老美理屈詞窮,再也想不到更好的攻擊藉口。
眼界決定境界,格局決定結局。對馬斯克等企業家而言,哪裏有利可圖就往哪裏去,管你甚麼脫鈎斷鏈、去風險、產能過剩。中國打開大門歡迎特斯拉、蘋果等美國品牌,反觀美國嚴禁華為、比亞迪等中國品牌,孰高孰低,難道還需要爭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