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醫健寶庫:敗血症是甚麼?

敗血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發炎反應,可導致器官功能受損,甚至危及生命。其症狀包括發燒、寒顫、心跳加快、呼吸困難、意識模糊等,如不及時治療,可發展成敗血性休克和多重器官衰竭,造成死亡或嚴重的殘疾。
敗血症在歷史上由來已久,最早由法國醫生Pierre Adolphe Piorry在1843年提出,意思是「血液的腐敗」,然而其概念早在古希臘時期已經存在,當時的醫生們認為,血液中的「惡質汁液」會引起發炎和壞死,並稱之為「膿血症」。在中國,相關記載可追溯至《黃帝內經》,其中提到了「熱毒」、「瘡毒」、「疫毒」等概念,並認為這些毒素會通過血液傳播,造成全身性病變。
敗血症的發病與死亡率俱高,特別是長者和兒童。按2018年統計,本港每10萬人中有759人因敗血症住院,其中156人死亡,佔死亡人口25%,其發病和死亡率在過去十年都有上升趨勢。敗血症也是嚴重的全球公共衞生問題,據估計,在2017年全球有4,890萬人患上敗血症,其中1,100萬人死亡,佔全球死亡人數的19.7%。
敗血症的防控需多方面努力。首先,要提高公眾對敗血症的認識和警覺,及早發現和就醫,避免延誤診斷和治療。其次,要加強感染的預防和控制,適當使用抗生素,以減少耐藥菌的產生和傳播,並遵循衞生和消毒規範。第三,要改善敗血症的診療流程和指南,提高醫護人員的培訓和技能,並使用有效的監測和評估系統,以改善敗血症的早期識別和治療。第四,要開展更多基礎和臨床研究,探索敗血症的發病機制和新療法,並評估不同干預措施的成本效益和可行性。
敗血症足以致命,值得大眾高度關注。有效的預防措施和治療能減少敗血症的發生和死亡,而充分利用中醫藥的優勢,可為敗血症患者提供更佳治療。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急症醫學系臨床副教授衞家聰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