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撥亂反正:耶倫與美國的經濟學

美股日前出現小股災,主因是當局公布今年首季美國的GDP增長只有1.6%,遠低於市場預期的2.4%,是疫情減退以來最差。與此同時,美國首季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指數按年上升3.7%,同樣高於市場預期,與聯儲局的目標通脹水平2%愈走愈遠。經濟差但通脹升,即出現所謂的滯脹現象,外界憂慮聯儲局可能今年內都無法減息。
上述數據不但衝擊股市,對於正在備戰年底大選的拜登政府也是壞消息。美國財長耶倫嘗試向市場派定心丸,聲稱美國經濟仍然表現良好,只是因一些特殊因素而令潛在實力未能反映。她又指現時高通脹與強美元並存,是美國經濟好與高利率下的應有表現,市場毋須過分擔憂,並重申不一定要就業市場轉弱才能使通脹回落。
這亦是作為經濟學者的耶倫,以及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丈夫的一貫理論。他們並不特別擔心通脹,認為是經濟增長下的正常現象和助力,並認為在資訊對等的公平市場下,工資增長早晚會追上通脹率。因此在耶倫擔任聯儲局主席時,她大力支持政府延續量化寬鬆政策,藉此刺激經濟和股市樓市,從而帶動就業和工資增長。
耶倫出任財長後最關注的亦是就業市場,而非利率或物價升幅,與選票至上的拜登不謀而合。因此她創造了針對中國的「產能過剩」及「不公平競爭」論述(這個可能就是她口中的特殊因素),不惜通過加徵關稅及其他進口限制來保護美國工人,雖然明知這樣做導致通脹率與政府的發債成本上升,削弱美國企業的出口競爭力,總之有問題就透過印銀紙及打壓其他國家來解決。但耶倫早前訪華施壓只能空手而回,最近的數據亦顯示其理論言過其實,美國經濟硬着陸的風險愈來愈高。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