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告別尋租經濟 共享發展成果
又到五一勞動節,可惜社會上除了勞工團體,關心勞工權益的人不多。政府推進中的勞工議題,大多是上屆政府開了頭未完成或小修小補的項目,包括建議將連續僱用定義由「418」改成「468」、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檢討最低工資等。至於檢討最低工資,政府只同意將兩年一檢改成一年一檢,並沒有將生活工資因素加入。
工資過低 壓抑消費
在最近的討論中,有代表部分商界意見的行會成員兼立法會議員表示,實施最低工資制度削弱本港競爭力,主張應取消最低工資。其實批評這一類主張刻薄,意義不大,反而應反思這類言論背後的邏輯,其實一直拖着香港進步的後腿。
疫後香港經濟復甦不似預期,若將問題歸咎於本地工人工資高,香港打工仔背不了這個鍋,因為香港整體工資真的不算高,以工資佔本地生產總值來說,香港只有約五成,遠低於同屬經濟發達地區約六成的比例。究竟是甚麼原因令我們的生意難做呢?用數據說話,平均薪金方面,餐飲業較1999年約增加六成,與此同時,商舖的租金指數升了七成多。與香港情況類似的澳門,其特首說了一句大白話:千錯萬錯都是當時樓價炒得太高。住宅也好,工廈、寫字樓、商舖也好,炒得太高,租金也很難降下來,有些業主寧願租戶執笠丟空也不願意減租,造成經濟成本高企,才是擠壓企業利潤的核心。
大家都說拚經濟,又要改善僱員待遇,企業又要保持合理利潤,當中的矛盾如何解決?其實工資低並不會帶來更高的競爭力,大家可查看世界競爭力排行榜,排名高的地區都是高工資的。工資過低會壓抑消費,導致內需不足;合理的工資可促進社會分配更公平合理,鼓勵就業提升工作積極性,促進消費,反而有利經濟發展,這才是拚經濟的出路。
再者,是要依靠提升生產力。我們必須充分地認識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勞動在生產過程的關鍵作用,這就是為甚麼國家要強調新質生產力。新是相對於舊的模式,香港舊有的模式就是尋租經濟,本身的技術含量不高,過程中附加值也不高,利用高地價高租金或某些獨佔經營渠道,靠資本增值發財。正如某地產集團董事長寄語港人不要住在歷史的回憶裏,很多歷史的輝煌不一定能持久,不要讓歷史成為今日往前的阻攔;又指1997年前香港人普遍心態是搵快錢,一定要改變這種心態。
轉型和斷癮同樣會有陣痛,告別虛浮的尋租經濟,或會導致部分資產價格在一段時間內下跌,但經濟發展的目的是讓大眾都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新時代需要將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大家能共享經濟成果,建構更和諧的社會。政府要有決心配以有力政策指導產業發展,並作出配套措施,例如配合八大中心發展制訂新的人力資源規劃,加強新型經濟下新就業形態的保障,善用科技減低嚴重工業意外。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