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垃圾徵費不宜冒進 8•1實施當局未定論

當局承認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計劃參與度參差。 當局承認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計劃參與度參差。
當局承認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計劃參與度參差。
首輪走塑明開展 半年適應非死線
政府本月起推行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計劃,環境及生態局承認計劃參與度參差,大部分市民認為垃圾徵費擾民,又指當局會在5、6月向立法會報告先行先試結果,不急於就8月1日實施垃圾徵費下定論。另外,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明日起實施,當局強調6個月適應期不是「死線」,有需要可以延長。有議員稱食肆即棄餐具走塑,成本一定增加,冀業界、市民及政府共同承擔。
先行先試參與度參差
環境局局長謝展寰昨在電視節目表示,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計劃的參與度參差,「三無大廈」只有一成多人參與,住宅樓宇、私樓有超過一半居民參與。市民對垃圾徵費的觀感亦有落差,大部分認為做法擾民,只有少數人認同減廢;另外收到意見認為膠袋設計不合適,廚餘回收配套亦要增加。他表示,會收集各持份者意見,包括市民、院舍對指定袋的設計等,同時未來幾個月,做到所有公共屋邨都會有廚餘機。
稱迎難而上非逆民意
至於是否如期8月1日實施垃圾徵費,謝展寰就指,不急於下定論,會在5、6月向立法會報告先行先試結果,再決定下一步。對於前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盼政府推行垃圾徵費時能「迎難而上、勿失良機」,謝展寰則指,當局為「迎難而上推動減廢回收」,「唔係逆市民意見去做」,兩者具分別但減廢目標不變,會整合各方意見再作部署。
此外,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產品明起實施,涵蓋即棄餐具及其他塑膠產品。謝展寰指,新措施有6個月適應期,相信食肆及商戶有足夠時間用完即棄塑膠餐具,而批發商亦可透過轉售至其他地方解決存貨問題。他強調,適應期不是「死線」,有需要可以延長,目的是希望順利過渡。
被問到在新法例下,非本地網上平台不受規管,變相市民可以繼續購入塑膠產品,謝展寰希望從供應和源頭入手逐步改變市民習慣,暫無計劃「將法例做得太細緻」,長遠希望市民多自備或重用餐具。提到有市民反映紙和木質餐具難以使用,他指自己用過,認為目前屬轉變過程,應給予業界時間找替代品,讓社會慢慢適應。
飲食界議員張宇人認為,食肆即棄餐具走塑、改用其他產品,較現時用的塑膠及發泡膠,昂貴數個至幾十個百分比,業界成本一定增加,希望業界、市民及政府共同承擔。他又指,使用即棄塑膠餐具及產品純屬習慣,目前代替產品的選擇很多,質量方面,要視乎顧客歡迎哪一種;而最環保及節省金錢的方法,是自備餐具及飲管。
膠袋廢物塞爆垃圾桶。膠袋廢物塞爆垃圾桶。
膠袋廢物塞爆垃圾桶。
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產品明起實施。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產品明起實施。
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產品明起實施。
垃圾徵費配套不足,不利市民進行回收。垃圾徵費配套不足,不利市民進行回收。
垃圾徵費配套不足,不利市民進行回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