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中國經濟

內地今年首季的經濟統計數據公布了,沒有驚喜,只是平穩發展。當然,相對於海外一些政治化的言論,中國經濟沒有衰退,便已是他們意料之外。5.3%的GDP增長率以中國過往的高增長而言是遜色許多。可是過往的高增長有頗大比例來自房地產的泡沫。現泡沫穿破,仍然有5%左右的增長率,沒有陷入衰退,正反映中國經濟的韌性。國際上新興大國如印度、印尼等增長率也在5至6%的區間,中國能與之並駕,亦同時顯示中央政府政策的效果。
中國經濟正在轉型。一是朝高質生產力提升。不應單指高科技產業依靠科技與資金投入,而是所有產業的質全面改善提升,這才符合中國一直以來的經濟工業發展的原則。不迷信「高尖新」,不只作趕超發達國家,不顧社會大多數群體的民生和發展需求,而是綜合平衡,堅持經濟與技術的社會包含性,與歐美資本主義國家不同。
二是市場重心的轉型,當然內循環是根本,但外循環可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多樣性,可進一步提升內循環經濟的質量與多樣化創新的能力與機會。中國面對歐美的脫鈎,正好大比例地把市場轉移至新興一帶一路國家,擴展非西方市場的佔有率,也以中國的投資貿易協助這些國家工業化和經濟發展。這兩個結構轉型必然對現有的生產有所影響,拖慢經濟增長速度。但這樣高質的轉型,可推動中國的工業和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繼續保持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工業經濟體的各種優勢,也從根本上擺脫歐美去工業化、沉迷於地產金融泡沫帶來的短暫消費繁華。
堅持持續工業化、高質生產力,便是繼續以生產性投資(不是房地產)來推動升級轉型。消費變成次要,是經濟發展的後果,不能如泡沫時期依美國鼓吹的超前浪費,浪費資源,也製造社會矛盾。
中國這樣的升級轉型正在初始階段,還有頗長的道路要走,也會面對歐美的惡性競爭(甚至兵戎相向)和國內既有利益,特別是親美和親資本者的抵抗、反撲。但只要政府堅持,不忘初心,抵制中國走後蘇聯的寡頭壟斷道路,應可成功。尤其是中國社會有着龐大的儲備,足以克服任何轉型的經濟、財政問題。
中國今後競爭的對手不是歐美,而是印度、印尼等新興大國。發展戰略便不再是趕超了,而是全方位的創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