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翠屏河活化工程 觀塘街坊派負評

活化翠屏河工程的基本結構已見雛形。(徐家浩攝) 活化翠屏河工程的基本結構已見雛形。(徐家浩攝)
活化翠屏河工程的基本結構已見雛形。(徐家浩攝)
阻行人路易絆倒 無主動披露進度
針對防洪需要及美化生態環境,過去以臭渠著稱的觀塘翠屏道明渠正進行活化工程,但施工接近4年,部分段落的工程進度似乎未如預期,甚至積澱疑似污水,能否如期在今年第3季竣工惹起關注。有區議員指雨季將至,擔心不穩定天氣會妨礙施工,促部門向區議會交代進度;有街坊抱怨工程帶來不便,若有延誤就要忍受更長的時間。渠務署則回覆指可按時完工,有關河道上的污水則未發現非法接駁或可疑污染源。
耗資逾13億 施工接近4年
翠屏河原是流經雞寮徙置區和觀塘工業區的一條明渠,過去以臭味和不時水浸而著稱,據說明渠孳生的烏蠅之多,要動用吸塵機清理;而每逢暴雨,明渠滿溢波及附近道路淹浸的情況亦不時發生。去年9月的「500年一遇」雨災,翠屏河上游地盤全部淹沒,旁邊的翠屏道及觀塘道一帶亦成澤國。
工程費預算是13.422億元的活化翠屏河工程在2020年7月開展,河道下游出口的一段海濱公共空間已於去年完成,但翠屏河上游的施工進度則較下游緩慢。本報記者曾到工地現場視察,在鄰近觀塘泳池的地盤位置,渠邊地面的泥土被翻開,露出一根根的喉管;敬業里的一段河床則鋪上地磚和堆放一批建材,部分位置積澱疑似污水。
翠屏邨街坊Alex認為儘管活化翠屏河工程的基本結構已見雛形,但與其相關的裝修工序會頗花時間,況且工程一般都會遇上大大小小的阻滯,如期第3季落成相信會較為困難。他又指曠日持久的工程,附近居民需忍受許多不便,譬如工程圍封範圍佔用不少行人路面,原來的康健設施被移除、每逢上班或下課時段十分擁擠;行人路上的巴士站變死胡同,乘客候車必須繞個大圈;地盤旁邊的行人路地磚疑因工程變得凹凸起伏,行人容易絆倒。另一街坊林女士指政府描繪的翠屏河構想圖好靚,但對工程如期落成不予寄望。
即將踏入雨季,觀塘區議員鄭強峰擔心翠屏河的工程會因天氣而有所延誤,又指藍田的高地和秀茂坪的山坡是翠屏河的源頭,若兩者皆被暴雨「炸中」,所匯聚的洪水非同小可,其實渠務署已在聯合醫院下方興建蓄水池,冀配合翠屏河疏導洪水。對於敬業里一段翠屏河出現疑似污水澱積,他說原因不明,但活化翠屏河工程開展之後,河道污染和臭味問題已有顯著改善。
上游甩漏 第3季竣工成疑
觀塘區議會地區設施及工程委員會主席的柯創盛亦質疑翠屏河能否如期完工,指早前工程多集中於中、下游,反觀上游則是「甩甩漏漏」,要在今年第3季竣工可謂「極具挑戰性」。他指「起動九龍東辦事處」沒主動披露工程進度,促請政府部門需定時向各持份者,特別是向區議會交代進度,以便相關人士掌握實際情況。至於河道的污水,他認為渠務署必須跟進,又指翠屏河過去是一條孳生蚊蟲的「臭渠」,大家都希望藉今次活化計劃,能把翠屏河濁水淨化,若不徹底解決污染源,綠化河道就會打折扣,因此會約同渠務署官員於本周四到場視察。
渠務署回覆本報查詢時指工程團隊在施工規劃時已考慮天氣因素的潛在影響,並透過修訂施工安排及方法,預計今年第3季完工。該署定期派員巡查翠屏河各主要排水口,月初曾與環保署聯合視察,期間沒有察覺相關位置有氣味及污水排放,在檢查附近公共沙井等排水設施之後,沒有發現非法接駁或可疑污染源。記者徐家浩
鄰近敬業里的翠屏河出現疑似污水。鄰近敬業里的翠屏河出現疑似污水。
鄰近敬業里的翠屏河出現疑似污水。
翠屏邨街坊Alex(左)和林女士均指翠屏河工程曠日持久,附近居民需忍受許多不便。翠屏邨街坊Alex(左)和林女士均指翠屏河工程曠日持久,附近居民需忍受許多不便。
翠屏邨街坊Alex(左)和林女士均指翠屏河工程曠日持久,附近居民需忍受許多不便。
工程令行人通道變得狹窄。工程令行人通道變得狹窄。
工程令行人通道變得狹窄。
地盤旁邊的行人路地磚疑因工程變得凹凸起伏,行人容易絆倒。地盤旁邊的行人路地磚疑因工程變得凹凸起伏,行人容易絆倒。
地盤旁邊的行人路地磚疑因工程變得凹凸起伏,行人容易絆倒。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