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詐騙港臭名遠播 破案難束手無策

香港淪為詐騙之都早就不是新聞,有機構公布去年全球網絡詐騙情況,香港可疑數碼交易比率,較全球高三成,堪稱臭名遠播。事實上,去年本港詐騙案佔整體罪案高達四成四,破案率卻十分低下,反映執法部門對新興網絡詐騙束手無策,規管的法例亦未能與時並進。
信貸資料服務機構環聯發表報告,發現2023年間,源自香港的所有數碼交易中,6.6%屬可疑詐騙交易,遠比同期的全球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的5%,高出32%。半數受訪的香港消費者表示,曾在過去3個月期間透過電郵、網絡、電話或短訊等途徑,成為數碼詐騙目標。當中5%受訪者表示成為詐騙受害者,比例較其他18個受訪國家及地區的11%為低。
相信執法部門看到受害者比例較低的結果,又可以聊以自慰,吹噓當局防騙宣傳收到成效。不過,本港可疑數碼交易比率冠絕全球,根本不足為喜。官方數字顯示,去年整體罪案數字為9萬餘宗,較前年增加逾2萬宗,升幅接近三成,惟整體破案率同樣只有約三成,令人失望。當局解釋,罪案數字增加,主要源於詐騙罪案較往年上升約四成三,共錄得接近4萬宗,約佔整體罪案四成四,證明詐騙案氾濫成災已是不爭的事實。
當局認為,正因為詐騙案激增,才會拉低整體破案表現。但事實同樣證明,恰恰是打擊力度不足,法例並未能杜絕所有漏洞,才會令香港成為詐騙集團的囊中物。可以看到,互聯網科技日新月異,詐騙集團無孔不入,何況AI技術大行其道,令騙案更加防不勝防。當局雖然設立「防騙視伏器」和「防騙視伏App」等軟件協助市民辨識詐騙陷阱,又不斷增加防騙宣傳,但這些應對措施,顯然未能追得上詐騙集團的變陣,尤其與金融相關的數碼詐騙案此起彼伏,反映打擊尚未成功,執法部門仍需努力。
數字最能說明問題。是次報告指出,在本港所有行業中,金融服務業的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增幅最大,較2022年同比大幅增長190%。實際上,金管局去年就收到超過1,200宗與詐騙相關的銀行投訴,為2022年的兩倍以上,涉及損失估計約達72億元,不可謂不誇張。僅虛擬資產交易平台騙案,最近便接連爆煲,單是JPEX和HOUNAX,這兩個平台涉款已高達十多億元,證監會肯定責無旁貸。儘管該會已設立「無牌公司及可疑網站」名單,但反應遲鈍,往往在詐騙集團活躍了一段長時間,才施施然將之列入名單之內,更動輒以對方並非持牌平台,無權規管為由開脫責任。
港府曾揚言,若需要向監管機構賦予新權力會積極推進,但講完就算,至今未聞有何改革措施修補漏洞。香港自詡國際金融中心,惟地位近年已備受新加坡挑戰,若法例繼續存在缺陷,監管機構繼續漫不經心,國際詐騙中心的臭名,恐怕就會取代國際金融中心的招牌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