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南韓選舉

西方民主選舉制度未必可真的選賢與能,更多的是陷入金權政治去。但當民怨極深時,只要保證選舉過程公平開放,民怨可以反映選票的去向。除非如烏克蘭在2014年的顏色革命推翻民主選舉,否則的話,還是有可能政權輪替,也因而有政策大轉變。
以南韓為例,尹錫悅在兩年前當選總統時,便已面對在野黨在國會的大多數,朝小野大對尹錫悅政府有所抑制,他的保守改革政策難以獲國會支持,上任文在寅的政策可繼續。但尹錫悅卻利用總統行政權,在外交政策方面作出大的轉變,由與華友好轉為敵對,且推行全球外交,跟隨美國,大有與美日結盟對付中俄朝。這便是文在寅之後的政權轉變,帶來南韓對華對外交政策的逆轉。
4月10日南韓國會選舉,結果大出尹錫悅的期望,在野共同民主黨和盟友重建韓國黨大獲全勝,各黨派中只有在野的這兩黨議席增加。執政黨在國會議席更進一步減少,300議席中只佔108席,處於大弱勢。單共同民主黨便有175席。今次選舉投票率為67%,是30多年來最熱烈的一次。
在野黨代表金大中路線,在當前政治爭執中便爭取到民眾的廣泛支持,朝小野大的情況更趨明顯,尹錫悅政府成為跛腳鴨。由於權力分立,尹錫悅的外交政策不用國會批准,可涉及財政資源撥款仍然受制於國會的在野派。因經濟低迷而引致的民怨,通過選舉投票譴責尹錫悅的經濟政策,經濟政策包括對華經貿,尹錫悅依從美國對華不友善以及科技合作的抑制,便難以堅持下去。軍事方面,國會亦會阻止增加撥款,尹錫悅企圖與美日進行軍事合作,將受到國會的阻撓。雖然國會沒有外交權,不能扭轉尹錫悅親近美日的政策,但國會選舉顯示的民意傾向,尹錫悅及其政黨不能不有所收斂妥協,特別是考慮到3年後的總統選舉,尹不能再選,但他代表的政黨不能不考慮在今次大敗之後,怎樣迫使政府調整政策以爭取選民的支持。
南韓的例子似乎有點特別,因為保守親美的政治勢力與支持民主自主的勢均力敵,選舉制衡的作用巨大,政權更替後政策轉變幅度大。但其他國家,如菲律賓,以至印尼、泰國、印度等,選舉結果同樣會帶來政治政策和外交大的轉變。此所以美國要花重金在當地進行干預。但至少以南韓例子,美國金權的干預未必一定成功,故要以顏色革命作為補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