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議員倡政府資產市場化 恐爆後遺症

【本報訊】近年香港面對千億財赤。立法會昨通過更積極地管理好政府的非金融資產的議員議案。有議員指香港步入高齡社會,日後醫療社福開支大幅增加,本港有結構性財赤不是沒有可能,但當局只有一項政策就是發債融資,惟發債非好辦法「只係將個問題留畀下一代」,促成立基金管理政府非金融資產。不過身兼行政會議召集人的議員葉劉淑儀卻對此表示保留,指政府過去將資產市場化,都出現有不少的後遺症,包括領匯。
財赤發債 「問題留畀下一代」
議員楊永杰指,近年本港出現財赤,政府只有一項政策就是發債融資,惟發債是「將問題留畀下一代」,建議政府成立基金管理政府非金融資產,因為目前由政府管理的非金融資產均出現不少問題如房委會街市等,相信商業管理為出路之一,認為可帶來收入和就機會。議員黃英豪則指出近年香港面對複雜的政商環境,促政府採取多元化資產以增加非金融收入,舉例指政府有多條隧道、公路和橋樑,建議整合起來成立基建信託基金或新公司或將其上市集資或IPO,不但可提升管理水平,達致多贏情況。他又建議政府檢討收入低的公用項目如郵政局,相信可考慮公私型合作。
議員葉劉淑儀指政府過去將資產市場化,但有不少的後遺症,舉例政府當年將屋邨全向賣予領匯,立法會至今仍收到不少投訴,又稱有人質疑港交所上市以謀利為先,令不少中小企上市緩慢,因此市場化不一定符合公眾利益。
另一議員謝偉銓則相信要為穩定本港財政作出貢獻,未必需要將資產出售或者再融資,單是管理好政府轄下的各個基金及公司,善用好政府擁有的土地同物業,已經可為庫房帶來更大收入。
謝又提到市民和議員不時批評政府大花筒和濫用公帑,政策局對部分機構在管控開支和有效運用資源上的關注度明顯不足。
而政府有不少資產年年蝕錢,不時要納稅人注資救亡,或者借政府錢就「一去冇回頭」,例如海洋公園。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