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垃圾徵費有變數 閉門造車瞎折騰

推遲至8月1日實施的垃圾徵費計劃再添變數。隨着「先行先試」問題叢生,怨聲載道,反映港府在制訂政策時閉車造車,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繼多名立法會議員提出質疑後,又有建制中人明確反對,最新連行會成員也認為回收配套未完善,倉卒推行只會造成混亂。港官隨即放軟姿態,似為「跪低」鋪路。
港府本月1日在14個地點就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至今不過短短一個多星期,已經劣評如潮。有居民連自己大廈被選中做試點也不知;又有居民直指指定袋不耐用,免費派發數量亦不足;有食肆反映,最大號的指定袋也不夠裝垃圾,設計亦不便使用;又有商戶「袋外有袋」,以指定袋包裹垃圾袋以符合港府規定,膠袋使用量比前更多。最致命的是,「先行先試」試點本來已經很有限,被斥欠缺代表性,豈料自願參與率更是低得可憐,只有兩成至五成,一旦全面落實執行,肯定只會引發更大的牴觸情緒,弄巧成拙。
事實上,多名立法會議員早已指出,目前經濟不景,商界尤其食肆經營困難,不應再在這個時候增加市民和商界負擔,垃圾徵費應推遲甚至擱置。日前更有政界建制人物撰文表明反對,認為這是前朝激進反對派挾持政府推出的劣政,必須撤銷。昨日有行會成員受訪,坦言部分市民仍未掌握和未理解這項政策,她本人對廚餘回收的種類亦感到困擾,認為目前回收配套未完善,中小企包括食肆和老人院要做到垃圾分類並不容易,加上焚化爐將在下半年投產,種種原因下,若如期推行垃圾徵費,引起混亂的風險很大。言下之意,即是同意擱置。
誠然,環保是大勢所趨,沒有人不歡迎,許多國家及地區早就有強制回收及分類,香港顯然落後於人。但垃圾徵費在香港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宣傳、教育和實際操作都必須全盤考慮,偏偏港官講就天下無敵,做就無能為力,只知空言理想,卻無力執行。他們往往將事情想得過分簡單,完全沒有從市民角度出發,連「鋸斷地拖棍再放入指定垃圾袋棄掉」的話也說得出口,簡直不食人間煙火。如此不接地氣,垃圾徵費想不爛尾收場也難。
最自相矛盾的是,政府絕大部分建築物及部門均毋須使用指定袋,只需按量收費,包括政府總部及特首辦等,無異於自製特權,叫人如何心服口服?又有讀者來函指出,平時到街市買魚,盛魚的膠袋會當垃圾袋使用,但政府規定市民使用指定袋後,可重用的膠袋隨即變成廢物,根本不環保。更何況大廈管理處亦難以知悉哪家哪戶沒有使用指定袋,與其事倍功半,何不從善如流,將徵費計劃擱置,待經濟環境好轉、回收設施更廣泛才推行?
「先行先試」效果差強人意,高官口風亦悄悄轉變,揚言會考慮議員意見,但強調仍需待試驗計劃完結,再做最後決定。很明顯,港府需就「跪低」找一個體面的下台階。講了廿年的垃圾徵費無疾而終,這個結果似乎已經寫在牆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