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重塑對外形象 鞏固國際優勢

近年受地緣政治、中美競爭等影響,外界不時有聲音質疑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所動搖,《經濟學人》早前亦指香港不再像國際化城市。對於這類矮化及質疑,香港必須以實際行動破除,否則香港的經貿發展會受影響。新環境下,香港的國際化內涵亦應與時俱進,要重塑中外之間的橋樑角色,並從中凸顯香港擁有的獨特優勢,兼負「超級增值人」角色。
所謂的國際化其實並無一個標準答案,但在大部分人的傳統觀念中,香港國際化的高低似乎取決於與歐美等西方國家對接交流的程度,只要香港被西方國家認可及接受,那麼香港就是一個國際城市。然而在當今時局下,這種觀點值得商榷。
面對環球政經格局「東升西降」、東西方意識形態之爭愈演愈烈,中國崛起遭受外部勢力打壓,尤其是西方國家利用香港議題長期牽制中國發展。國際化是否一定還要等同於歐美化,或者「脫亞入歐」、「全盤西化」才叫做國際化?
應對新形勢 探尋新途徑
今屆特區政府上台之後強調要對外講好香港故事,且有意開拓潛在的新興市場,例如東南亞、中東阿拉伯地區,我十分贊同這一方向。但這不等於香港要與英美等西方國家脫鈎,畢竟歐美仍然主導很多國際議題上的遊戲規則,例如金融秩序。然而,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與國家命運榮辱與共,目前應該要緊跟國家戰略布局,把握當中機遇,在新的地緣政治環境下用好自身優勢並探尋新途徑,思考如何促進國家及香港高質量發展。
鞏固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就是鞏固「一國兩制」,面對外界的質疑與抹黑,主動出擊對外講好香港故事,重塑經歷社會事件、新冠疫情等影響,大破大立後香港的最新發展及機遇可能,就是講好「一國兩制」下香港的獨特之處,只有讓外人看到香港仍然與眾不同,才能增強國際社會對香港的信任與信心。
「兩制」下的香港,作為一個有別於內地的資本主義城市,多年來所奉行的普通法制度、自由流通的市場體系、簡單低稅制的營商環境等,這些需要繼續完好無損的保留並加以發揮,才能夠鞏固國際化的既有優勢。「一國」內的香港,背靠內地廣闊的市場腹地及擁有豐富的資源要素,亦有中央惠港政策的支持,例如,首個總部設址於香港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國際調解院,便充分體現了國家大力支持香港保持獨特地位,這是其他地方無可媲美的。
讓外界看到香港的與眾不同,歸根結底,就是要堅守一國之本,發揮兩制之利。儘管香港近年在部分範疇的國際排名有所下跌,但國家為香港確立的「八大中心」定位,有助香港在新時代下提升國際競爭力。對外互聯互通方面,香港唯有發揮自身獨特優勢,才能做好「超級聯繫人」與「超級增值人」的角色,香港作為東西方溝通樞紐的地位才不會改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