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經痛難耐 通氣血多保暖助紓緩

【本報訊】不少女性常受到經痛困擾,很多人認為紓緩這些生理痛楚的方法就只有服食止痛藥或熱敷。中醫稱經痛為「痛經」,女子於經期前後或來經期間會出現小腹疼痛、暈眩或精神疲乏等徵狀;形成痛經的原因主要是氣血運行不暢,除了藥物治療,生活調理對痛經也有幫助,包括注意經期的衞生防止感染;保暖避免受寒;可適當食用熱性食物緩解疼痛等。
現代醫學將痛經分為兩類,原發性痛經又稱功能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以青少年女性多見。繼發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有器質性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瘤、盆腔炎或宮頸狹窄等,常見於育齡期女性。
中醫將造成痛經的原因分為兩大類,「不通則痛」是指氣血不通以致氣血凝滯於子宮,引起疼痛。造成不通則痛的常見體質有氣滯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濕熱瘀阻型等;治療要理氣行滯、溫經散寒,化瘀止痛。另一類是「不榮則痛」,是指氣血不足,氣血不能正常推動,引致子宮失養而產生疼痛。造成不榮則痛的常見體質有氣血虛弱型、腎氣虧損型等;治療要益氣養血,調經止痛。
適量運動 補益氣血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中醫表示,生活調理對痛經有幫助,包括注意經期的衞生防止感染;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保持精神的愉快。
經前及經期不可過用生冷、寒涼、辛辣刺激或滋膩的食物;可適當食用熱性的食物,緩解疼痛。平時適當運動增強體質,補益氣血。但經期則要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影響子宮的正常收縮。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