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呼即應:盲盒賭博心態 青少易學壞

盲盒熱潮吹到香港。 盲盒熱潮吹到香港。
盲盒熱潮吹到香港。
愛拆開一剎那快感 東呼即應憂養成靠運
盲盒熱潮在內地、香港愈吹愈盛。紙盒內藏不確定款式的模型公仔,引發年輕人為覓心頭好,有個案甚至耗財逾萬元之巨。《東呼即應》探討這個熱潮,有愛好者直言拆盒一剎那的驚喜,與賭徒心態一脈相承;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忠告年輕人若沉迷,將養成做事不腳踏實地的心理;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指家長應教育子女正確的消費態度。
香港近年愈來愈多店舖出售「盲盒」產品,吸引不少年輕人和學生購買。有學生直言是為了拆開時一剎那的驚喜感,認為絕對算是一種賭徒心態。市民梁小姐直言,喜歡那種刺激感,享受抽的過程,有神秘感。簡小姐表示,抽到自己喜歡的就會很開心,抽不到的時候就會很想再抽一個。
很多人為了追求一剎那的刺激感,抽盲盒抽到停不到手,一次抽中心頭好當然最好,但始終都是靠運氣,過分沉迷不僅傷心,更傷及荷包。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指,「抽盲盒」運氣因素比較重,青少年經常依賴運氣和僥倖心態會愈來愈重,跟夾公仔一樣,有些人為甚麼不去購買而去夾公仔,是因為有娛樂成分,如果青少年太沉迷,就有機會養成賭博的心態或者僥倖的成分,就不習慣腳踏實地去爭取自己想做的事,長遠來說對於他自己無論是學業、運動,個人性格成長等方面都會不太理想。
倡銀碼限制 尋娛樂代替
不過,彭智華也不贊成家長完全不准子女玩,始終都有娛樂成分,但有需要在銀碼上有限制,要有其他東西取代,只叫青少年不做這件事但沒有其他娛樂,他認為根本行不通。
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則不認為每件事情都需要用法律來監管,他認為應該規管的是抽中盲盒的比率是否合理,公開透明,不可以太離譜。他又指如果大家發現沉迷抽盲盒已經到了情況令人憂慮,例如愈來愈多未成年人參與或者未成年人金錢花費已經太多,甚至會欠債、偷錢、騙家人錢,可能就需要用立法的方式去處理。
蔡志森續說,家長應從小教育子女建立正確的消費態度,量力而為,認真思考如何分配有限的零用錢,花錢去買零食抑或是抽盲盒,喜歡一樣東西但被它影響導致沉溺下去,不能控制使用時間、金錢,必須要醒覺盡快停止,否則變成沉溺。
愈來愈多年輕人和學生愛購盲盒。愈來愈多年輕人和學生愛購盲盒。
愈來愈多年輕人和學生愛購盲盒。
東網版面新設計  一撳即睇東網版面新設計  一撳即睇
東網版面新設計 一撳即睇
爆料熱線爆料熱線
爆料熱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