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昔談姓社姓資 今論國企民企

中國經濟發展被譽為奇迹,不少國家都有意學點經驗,冀複製另一個奇迹。近年中國經濟有過調整,甚至面對過一個又一個危機,但至今中國走在經濟改革之路的步履依然穩健,尤其去年以來的經濟滑坡,國企成了避風淨土。近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二十屆中央第二輪巡視」的綜合報告,不少信號都值得細品。
日前的會議並沒談到巡視的懲治,主要是談國企定位。大多數人都知道,中央巡視組的角色就像古時的欽差大臣,巡視組對指定國企或組織的巡察,擺明就是揪這些企業的辮子。只是,當內地經濟步伐放緩,中央政治局會議的信號亦有微調,日前的會議極鮮明地一錘定音: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中央形容國企是中國特色、且以政治基礎形容時,國企的重要性便不容挑戰,這是一大信號。
然後是,中央指強化巡視整改監督,建立整改問責機制,對敷衍整改、虛假整改嚴肅追究責任,上述行動是「增強憂患意識、防範化解風險」的重要保障,中央指示須對巡視發現的國企共有問題及深層次的問題作進一步制度的健全,促進標本兼治。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說不知,在3月29日,國務院國資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了今年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也指出,國資央企全面深化改革各項重點任務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需進一步完善國資國企體制機制,打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科技創新等。國務院層面在國企角色上作了新的指示,國企應轉向更高科技、更「新質生產力」。這個方向,與美國遏制中國發展的態勢同步。或者可以說,當私營經濟熄火之際,中國似乎放緩了對國企的整改,寧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先應對眼下的難題。
備受經濟衝擊的內地私營經濟玩家,如內房開發商、平台經濟及高教培訓機構,在過去幾年的整頓中頭昏腦脹,曾發出「政府必須尊重市場經濟法則」、「修正官商之間的關係,地方經濟才能起飛」的呼聲。只是這次中央的表態,似乎依然倚重國企抗衡外來打擊。
我們且看去年「二十屆中央第一輪巡視」的一些動作,當時中央派遣15個巡視組,以穿插常規巡視等方式,對30家中管企業、5家金融單位和國家體育總局等展開巡視,經過緊盯權力和責任、緊盯國企最高負責人和領導班子、緊盯民眾及職員最關注的問題核查,事後國企地震、餘震不少。
今年第二輪巡視的調查工作還在持續,國企驗身按理還沒完成,但從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口風已嗅到不同尋常,估計今年國企的驗身報告不會像往年般重手,中央只是要求「把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長期堅持下去,加強對國企最高負責人和領導班子的監督,持續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問責範圍既圈定,國企老總等終於可以放心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