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地震無助改善兩岸關係

台灣發生號稱規模相當於32顆原子彈威力的大地震,造成至少10人死亡、逾千人受傷。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在政治層面對執政的民進黨政府有何影響,以及能否給兩岸關係發展帶來一些變數,備受各界關注。
環顧世界各地,每當發生自然大災難,往往會撼動當地的政治生態。一般而言,民眾在災難期間會全力支持政府抗災。若蔡英文政府迅速啟動各項應變工作,將今次地震帶來的衝擊降到最低,將有助提高其民望;相反,若當局應對緩慢,便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民望會急瀉。而台灣民眾在災後也會轉向追究建築物和公共基建設施等責任問題,尤其今次災情最嚴重的是花蓮,屆時民進黨政府能否成功把責任推卸給國民黨執政的地方政府,將是影響其民望走向的一大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在台灣地震後立即作出反應,表示願意提供救災協助,這能夠稍為紓緩近來緊張的兩岸關係,但充其量只能起短期之效。記得日本1923年發生世紀罕見的關東大地震,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慘重,當時中國上至政府下至社會各界,皆積極籌款救災。不過,中國對日本的善意並沒有得到回報。許多日本人經歷關東大地震後出現生存恐懼,深感日本國土細小和不安全,日本政府於是在地震4年之後出台「田中奏摺」,主張開拓安全的生存空間,中國慘成首要目標,1937年日本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北京在台灣地震後迅速釋出善意,惟民進黨當局反應異常冷淡,抗拒北京利用這次地震拉攏台灣民心。依我來看,北京當局應從人道角度出發,繼續向台灣伸出橄欖枝,但不能期待會有回報。長遠而言,兩岸關係在賴清德上台後仍然會相當緊張。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