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置之死地

烏克蘭戰爭,要解脫的話,只能置之死地而後生。
對俄羅斯而言,一直以來為了顧及戰後的發展和烏克蘭人民的反應,對烏境的轟炸有所節制。結果是前線作戰,在基輔等後方,烏克蘭人的生活還是依舊,戰爭局限於軍事範疇和前線陣地。即使在前線,也讓當地人民有足夠的時間逃離,平民的死傷有限。烏克蘭政權感受到的打擊也同樣有限,戰爭變成軍事作業。烏克蘭得美國和北約的供應支援,便不斷地可對俄羅斯施加壓力。一方節制,另一方拚命,即使俄軍怎樣強橫,戰爭亦沒法可勝,普京原來速戰速決的意圖全然失敗。
俄烏這種不對稱的作戰態度,使俄軍未能發揮優勢,反被烏軍在北約支持下,乘機襲擊俄國的社會民生、基本建設。要停止俄境內非軍事設施和人員損傷,也為了戰場取勝,俄羅斯只能改變作戰態度,用戰爭的方法對付戰爭。最近俄軍全面炸毀烏克蘭的能源、電力等經濟民生設施,再不考慮戰後重建的成本,戰情便轉為俄軍的優勢。再打下去,烏克蘭的設施破壞更大,烏克蘭政權也因而難以維持下去。
烏克蘭繼續打下去,如西方所言,戰至最後一個烏克蘭人,便會是國族的毀滅,為的是甚麼政治理想呢?戰爭應是為了保存國族,不是為了自我毀滅,那是納粹主義的荒謬。現時停戰可免烏克蘭軍人及民眾的死傷、設施的破壞,停戰和議即可開始戰後重建,逐步恢復社會經濟,以至政治與文化。即使割讓烏東4個州,總比全國毀掉為佳。國家應以人民為主,不是政治化抽象的國家取代人民,甚至為了國家毀掉人民。
烏克蘭的領土,一如東歐多國,幾百年來都是多番變動,並不存在絕對的界線,重要的是人民與國家的發展。烏境內烏克蘭人與俄裔是同種同文,其他的有匈牙利、羅馬尼亞、波蘭裔等是歷史留下的多民族、多文化的社會與體系,也是歷史的普遍的情況。要建立純種的民族國家,一是歷史的荒謬;二只是政治極端主義的藉口,進行少數族裔的種族清洗,但清洗之後也不可能有純種的民族,反倒是殺戮之外製造長期的仇恨、衝突,本國族也同樣受到覆滅之禍。
烏克蘭敗,停戰妥協,反倒可促成多民族多文化的重新融合,消除矛盾,重新協力建設,這便從最後一個烏克蘭人都要戰死的死局,一轉而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