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美食車有望海濱復活 拆牆鬆綁減規限

海濱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在合適的海濱提供餐飲服務。 海濱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在合適的海濱提供餐飲服務。
海濱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在合適的海濱提供餐飲服務。
【本報訊】隨着維港兩岸的海濱地帶陸續駁通,巿民對海濱設施的期望亦日益提高。海濱事務委員會昨召開會議,討論在合適海濱地點以短、中、長期來試行引進餐飲、零售和娛樂等商業設施。會議上有聲音認為,本港的營商環境已經轉變,建議當局要多諮詢操作層面的意見,況且做生意,許多人都傾向在核心區域,而非海濱,加上海濱空間有限,未必有足夠空間容納大型餐廳,無人想見海濱出現「吉舖」。另外,亦有人主張借鑑西九文化區的經驗,在海濱試行優化版美食車計劃。主席吳永順認為,在海濱推出美食車,就必須注重機動性,以減少位置上的規限。
有關海濱擬設立的短期措施,是打算在維港兩岸設立智能化售賣貨設施,提供大眾化的小食和飲品。為了吸引遊客,每個販賣設施都經過專門設計的外觀。中期方面,在可行情況下把餐飲視作恒常設施,例如興建中的東區走廊下的行人板道,已預留餐廳位置和固定的小食亭,又有電力設施以支援流動式經營。長遠而言,是在近海邊的項目,引入較有規模的餐飲娛樂零售經營。
委員關注食物質素
非官方委員何文堯認為在海濱實施餐飲要面對許多挑戰,除了要符合消防和食環要求,還要解決漫長炎夏,如何吸引巿民到海濱消遣。他說思維上應打破傳統的餐飲經營框架,不妨嘗試外送形式,建議在海濱設立一些自取點,方便送遞和收取食物,但海濱場地亦要有足夠的枱和椅,確保巿民在海濱享用美食。另一方面,食品質素亦相當重要。他說上次和主席光顧灣仔活動空間的小食,發覺魚蛋「好唔得」,相信巿民幫襯一次就不會回頭。
另一位非官方委員梁剛銳,亦指巿民要在海濱享受美食,重要的是「有瓦遮頭」,即使是智能化售賣亦不例外。他認為食物質素十分重要,而墟巿形式的檔販,所售食品好多都是來自同一供應商,質素相當平庸。
委員會主席吳永順解釋,所謂智能化售賣非一般的汽水機,除了提供特別飲食,還可供巿民打卡的藝術裝置。至於會上提及的美食車元素,他說應吸收過去經驗、減少規限,讓其發揮機動。他說過去要求美食車停泊指定地點的做法,是等待顧客來幫襯,反觀流動雪糕車,則是因應顧客而靈活改變地點,做法值得參考。
他又強調海濱發展目的不是刻意吸引遊客,主要是方便巿民使用,其實只要做到當地巿民喜歡,自然有遊客前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