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香港日夜無繽紛 百業難捱欲斷魂

今個復活節,商界迎來最難捱的一個長假期。由上周四至前日,共有逾228萬港人出境,平均每3名港人就有一人外遊,絕大多數為北上。本港多個傳統旅遊區皆人流疏落,商場冷清,飲食業首當其衝,過去一個月已有300間食肆結業;零售業亦好不了多少,有連鎖服裝店的復活節銷情年年下跌。港府斥巨資大搞「打卡」活動,到頭來繽紛的是深圳而不是香港,寧不悲乎!
比較去年復活節,5天港人出境人次只有130萬,今年激增七成半,不可謂不誇張。有立法會議員一語中的,直指經過整整一年的北上消費潮,證明本港飲食零售業難以恢復原貌,相信大家都要接受現實,即本港經濟正面臨結構性問題。港府頻頻設立「打卡點」,又推廣盛事經濟,忙了一場後,經濟全無起色。不僅飲食業難捱,零售業數據同樣跌跌不休,去年12月零售業銷售數字,比2015年同期跌了兩成。財金官員認為今年經濟將會進一步擴張,如果是真的,為何一般市民看不見擴張,反而只見經濟氣球不斷漏氣?
議員的質疑,亦是全港市民的大哉問。港府用於舉辦盛事經濟、製造打卡點的公帑絕非少數,單是「發光蛋」活動便耗資5,000萬元,但市民依然用腳投票,北上吃喝玩樂;而香港倚重的內地旅客人數雖然不算少,但人均消費卻十分有限,一半旅客不會過夜,人均消費只有二、三百元,「打個卡」就走。試問港府和商界若依然因循守舊,一味等待內地旅客打救,連本地客也留不住,有何能力吸引旅客?本港經濟有可能走出困境嗎?
很可惜,港府高官似乎仍未能走出固有框框,毫無創新思維,遑論推動產業轉型。政界至今為止,仍然是在「打阿爺主意」,要求中央開放更多個人遊城市,同時提高內地旅客在港購物的免稅額,換言之,依然是指望阿爺打救。目前內地經濟並不明朗,而且內地旅客消費模式大改,「窮遊」已成時尚,一味望天打卦,顯然不切實際。
必須指出,現時北上的港人各階層都有,即使是高消費能力的一群也熱衷北上。若以為沒有消費力、貪平才到深圳消費,絕對是昧於現實。實際上,中港同受疫情打擊,深圳面對的困難絕不比香港小,但深圳在這幾年間並無停下腳步,更無事事指望中央打救,反而不斷求變求新,服務質素不斷提升,帶給消費者新鮮感。相反,香港在這幾年的發展陷入停頓,服務質素更是每況愈下。不少網民批評,本港食肆執笠是「抵死」,好景時「唔憂做」,不思進取,服務和出品愈做愈差,現在遇上逆境,跟深圳正面競爭,自然只能被淘汰。
別問喪鐘為誰而鳴,喪鐘為你我而鳴。世界不斷轉變,香港過去以優秀的變通能力取勝,今天卻失去了這種拚勁,只懂原地踏步,故步自封。顯而易見,傳統產業已到瓶頸,產業轉型刻不容緩,由港府到商界再到一般市民,再也不能一本通書讀到老。問題是,香港的優勢還剩幾何?轉型的方向又在何方?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