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冰鑑春秋:徬徨迷惘的台灣青年

後疫情時代,台灣年輕人似乎陷入更深邃的徬徨與迷惘,根據人力銀行調查顯示,64.3%的年輕人透露,工作到現在「尚未找到」職涯方向;而其餘35.7%「已經找到」的,則平均花了7.6年才確定自己需要甚麼。
與此同時,年輕人平均估計退休金,至少需準備1,992萬元(新台幣‧下同),也就是約487萬港元才安心!可若以「官方經常性薪資」約4.6萬元估計,需要大概433個月,要整整36年左右不吃不喝,才有可能存到這個目標,對絕大多數受薪階級的上班族來說,這幾乎是永遠無法完成的夢想。
表面上,台灣基本工資「8連升」,來到2.747萬元,但在國際局勢、通脹、美中貿易戰及產業M型化發展的情況下,除了航運、電子資訊、半導體等產業維持榮景外,其他幾乎都呈現停滯甚至萎縮狀態,特別是佔了台灣六成多就業人口、七成GDP的服務業,實質薪資幾乎呈現倒退狀態,這讓年輕人更對未來悲觀,愈來愈多人索性選擇躺平,反正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實現理想,那何必再為不感興趣只是為了填飽肚子的工作付出太多呢?
工作已經缺乏動力,年輕人「過勞」的現象卻非常普遍!調查顯示,青年勞工平均「實際日工時」為9.8小時;其中在「10小時(含)以上」的,總共佔了51.9%!難怪有高達78.8%的人坦言,會擔心自己過勞拖累下半輩子。
而蔡政府臨別秋波,4月起調漲電價,更讓這個情況雪上加霜。儘管政府宣稱月用電700度以下只會調漲5%不過數十元,但卻不告訴民眾,其他飲食、交通、醫療等生活必需費用也會跟着上漲,唯一的結果就是讓實質薪資更加倒退。當年輕人失去夢想,台灣還會有多少未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