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撥亂反正:北上消費並非主因

香港人在疫後北上消費成風,在剛過去的復活節假期前夕與首兩天,已經錄得168萬人次離境,當中大部分是到內地旅遊、探親,以至純粹吃喝玩樂和消費購物。同期回港的市民只有約85萬人次,一來一回即是一下子香港不見了超過十分之一人口。本港多個景點、商場及食肆異常冷清,完全感受不到節日氣氛,有商戶抱怨生意額比往常非假日時更差。
再加上適逢季尾,多家食肆及零售商舖紛紛宣布結業,部分更疑因涉及欠租或欠薪等問題而靜悄悄地執笠。當中包括一些連鎖店舖、地區小店、外國名牌、本地老字號,以至大集團旗下的非核心業務,數量與種類繁多,應有盡有。不少人簡單地將店舖結業潮與北上消費潮掛鈎,並歸咎於香港的食肆及商舖地方細、價錢貴、選擇少、人手缺及服務水平參差等。這些無疑都是重要因素,但絕非唯一的原因。
店舖執笠潮最先始於零售業,尤其是成衣、家電及電子產品等非奢侈品,並早於新冠疫情爆發前已出現,主因是網上購物的興起。網購來源並不限於內地,也有來自外國以至本地,有部分本港商戶成功轉型網上銷售而賺大錢,還可省回不少門市租金和人工開支。疫情只是將有關消費模式轉型加速普及化,而並非其源頭。
隨着網購的物流、打假和售後服務日趨完善,愈來愈多貴價商品、生熟食品,以至需要為顧客度身訂造的貨品和服務,都可以及有信心從網上選購。即使在恢復通關後,網購消費額仍然遠高於北上消費,因為絕少香港人可以日日都北上,但許多市民、不論男女老少都會日日上網,可以不分晝夜和沒有地域限制地盡情購物。
明日再談食肆倒閉潮及其他改變消費模式的因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