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最後戰役
澤連斯基的烏克蘭政權形勢大壞。中國特使推動俄烏和談,卻遭烏國高官媒體羞辱,即使其後將之解職,已足以顯示出烏克蘭政權中有對中國極不友善者,視中國的勸和為與俄羅斯同道。
其後烏克蘭外交部長訪問印度,即使印度對烏克蘭戰爭採偏向俄羅斯的立場,烏外長的訪問是要與印度恢復烏戰前兩國的貿易與經濟合作關係。印度在烏克蘭戰爭中一直不顧美國反對,大量購買俄羅斯石油,並轉售歐美圖利,對俄國的幫助更勝中國,但烏克蘭政權似乎是捨華就印,或者是企圖拉攏印度以壓迫中國對烏的立場,短期目的是游說印度支持烏克蘭提出的和談方案,包括收復俄佔土地。中國的和平方案沒有烏克蘭要求的領土主張,故此不為烏國接受;但依印度與俄羅斯的關係,亦不可能附從烏國方案,結果也歸於與中國相類的、與俄羅斯主張契合的立場。烏克蘭希望拉印壓華的伎倆,終徒勞無功,這反映烏克蘭面對的外交困境。
困境始於烏戰不利,美國與歐盟開始懷疑烏戰的不可勝。美國首先是國會未能通過援烏撥款,歐盟接手亦面對無可克服的困難,關鍵是歐盟加美國或許還可加上日本、南韓,都沒有足夠的軍火生產能力可應付烏戰的消耗,大大比不上俄羅斯,武器的差距且隨着俄國攻勢加劇而擴大。即使美歐大量撥款,亦購買不到足夠的彈藥武器。戰場上的攻防戰依賴火力,烏軍怎樣可以堅持下去呢?
西方開始有共識,認為烏戰必敗,無力扭轉戰局。烏軍缺人,招募無力。戰場失利,僱傭兵撤退,北約又不敢成編制地出兵。法國的2,000人,面對俄軍的幾十萬人,還有源源不絕的後援。烏軍陣亡人數也以萬計,北約派兵是填不上缺口,北約各國也不敢送軍入虎口,以免未能扭轉戰局,反而引起國內政治反對。德國不肯輸送遠程導彈給烏,一是怕觸怒俄羅斯,引發大戰;二是無助戰場勝負。
澤連斯基威脅西方再不大力支援,烏軍會撤退。撤退應是敗潰的開始,這是臨敗前的最後呼籲。但歐美可有甚麼方法挽救呢?俄羅斯總統普京已宣戰,烏克蘭政權崩潰在即,應該拖不過幾個星期了。美國有學者提出烏克蘭脫離西方和北約,宣布永久中立,放棄軍事,以保存獨立,可不至於戰至烏克蘭最後一人,國家民族瓦解。這應是最明智可行的方案,烏克蘭應別無選擇。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