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法定公營機構 也須開源節流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上周五審議向「會計及財務匯報局」(會財局)注資兩億元的撥款申請,筆者是唯一一位投反對票的議員。會財局的前身「財務匯報局」(財匯局)在2006年成立,主要負責調查不當的公司審計及財務匯報行為。政府先後於2019及2021年通過修例,將過去由香港會計師公會履行的部分法定職能,包括會計師和核數師的註冊及監管、相關會計及核數準則的釐定等,收歸易名後的會財局負責。
會財局經費源自證券交易徵費、上市公司的上市及核數費用等,政府於2019年向該局注入4億元種子資金,以配合其職能擴闊。受到近兩年港股成交萎縮及新上市公司數目減少影響,該局連續多年錄得赤字。當中2024/25年度的預算收入只有約2.3億元,預算營運開支卻超過4億元,單計經營帳目已出現近1.7億元赤字。在短短5年前撥出的4億元種子資金,預計到今年第3季就耗盡,因此需要再次申請注資救亡。
對於會財局的工作,包括提升香港的企業財務管治和透明度,鞏固特區作為國際金融及商業貿易中心的地位等,筆者與其他議員都全力支持,但對該局自身的財政管理及相關政策局的監督工作,則存在不少疑問。例如有議員質疑,會財局在財赤嚴重下,仍向員工發放花紅、動用逾1,200萬元作招聘費用、大幅增加資訊和系統服務開支,以及於去年中遷入新辦公室。最令筆者不滿的是,會財局與政府都未有交代可如何達致長遠收支平衡,在過去或將來採取甚麼具體的開源和節流措施等,予人感覺是當局寄望市況不久便會好轉,到時各項徵費收入自然會增加,會財局的財赤問題即能迎刃而解;或是若市況一直欠佳,大不了下一年再向立法會申請注資「填氹」。
量入為出 應使才使
筆者曾服務多個法定或公營機構,包括擔任物業管理業監管局的首任主席,深明做「開荒牛」之苦。招聘員工、租用辦公室、裝修及購置傢俬、資訊科技及法律服務等開支接踵而來,各類徵費及收入卻遲遲未到位,期間還因為爆發疫情而增加不少額外工作。筆者與相關同事一直本着量入為出,應使才使,為政府慳得就慳的原則來辦事。即使短期未能解決,亦會先考慮通過借貸來處理,盡量避免向庫房及納稅人伸手要錢,並會嚴加控制開支以盡早達致自負盈虧。但今次會財局的個案,以及最近部分公營及法定機構紛紛「喊窮」,則看不到有關機構及官員作過很大的努力去改善財政狀況。
事實上,過去審計署揭露的「大花筒」個案,最離譜的大多並非來自政府部門或公務員,而是一些法定、公營或資助機構及其僱員。政府現正就如何滅赤煞費思量,各個同樣運用公帑的機構及人員也應出一分力,切實開源節流,相關政策局也應加強對轄下機構的財政監管,不能再慷納稅人之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