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中美對壘
烏克蘭戰爭與以巴之戰,都有可能演變為歐洲與中東大戰,國際政治的意義如何?
對美國來說,這會是好壞參半。作為全球最大的軍火商,美國經濟當然會由此有大得益,但各國缺乏資金來大增美國的武器。一方面,美國當然軍援經援,用聯儲局的貨幣增發來替其他國家支付武器進口費用。或許作為負債分幾十年償還,也或許不用還,由美國財政包底。由此美國國債上升,未來的負擔重。但即時可刺激經濟,延長美元霸權和華爾街的勢力;將來可用金融危機轉嫁外國,同時可以把其他國家的財富用金融手段以至制裁方法掠奪過來。
另一方面,歐盟、日本、南韓還有餘財,按北約要求,它們要把GDP的2%用於軍費,最近美國更有主張要達3%,這是逼迫稍富的國家用本國資源購買美國軍備。這樣的發展會轉變美國主宰的西方經濟。最上層的是美國的軍工工業,出口為主。其餘各國,在陣營中地位較高的便作為美國軍工工業的零部件供應和分工協作者,如德國、日本、南韓一類;其餘的則集中民生工農業,以供奉美國及上層諸國。美國更借軍力和金融力量,搜刮各國的自然資源礦產等。這可能便是美國在思考壓倒中、俄,挽救本國債務危機,經烏克蘭戰爭與以巴之戰發展出來的戰略方向。美國是靠戰爭起家,只要戰火不燒入美國本土,它便可坐收漁人之利。
中國不能走美國之路,一是力有不逮;二是美國在前,當然不容許中國倣效,除非中國投降,被併入美國體系之內;三是美國的霸權主義,不容其他國家與之競爭,與之分享。但在美國這樣的戰略下,一是中國不能有戰爭,免蹈俄羅斯與歐盟之錯誤。二是戰爭燒及俄羅斯、伊朗,中國援手抑或袖手旁觀?不援助的結果必然是兩方都不討好;只說不做,亦無法阻止戰火蔓延,中國會逐步被孤立和邊緣化。三是美歐霸權擴張,壓縮中國經貿與政治活動空間,各國要站邊。歐美的制裁手段日益瘋狂,只要戰場上得利,對中國的各種壓力必然增加,沒有俄伊等的分減,中國的國際與國內困難會加重。縱使中國武裝起來,可是被歐美封鎖而無外援,抗戰不易。
中國要避免成為美西方最後的敵人,便要及早參戰,使美西方不能戰勝歐洲與中東之戰,使中國有俄伊等戰略夥伴。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