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體感經濟」有落差
溫度便是溫度,過去人們很少區分開,甚麼是實際溫度,甚麼是體感溫度,但近年不同,專家們經常強調,氣象台公布的氣溫,跟人體感覺未必一樣。譬如公布的是攝氏10度,你的體感可能只有8度,兩者之間就有明顯落差。氣溫如是,其實經濟情況亦是如此。
近期中國的經濟數字大多讓人鼓舞,去年國民生產總值(GDP)的升幅達5.2%,超過大部分國際經濟組織的預期。今年1至2月,全國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7.1%,遠勝外界所料,貿易順差更創出歷史上的新高點,達到近1,252億美元。中國「實際經濟」的成績表,看來忒是亮麗,但老百姓的「體感經濟」是如何,跟官方分布的情況有否分別,政府部門亦須小心體察。
筆者近期在內地走動,乘坐過不止一次長途網約車,有機會跟司機作深談,據他們描述,如今的日子不大好過,跟新冠疫情爆發前比較,收入明顯減少了。所謂「英雄莫問出處」,有部分跟我聊天的司機,原本是高級管理人員,皆因公司結業,才被迫要靠駕車餬口。
中國公布的經濟數據並非不可靠,部分評論者說,「騰籠換鳥」的政策初見成效,亦非作偽。內地的電動車、車用電池、太陽能光伏業發展神速,確實為國家經濟提供了大量貢獻。只是上述幾大產業大多是由巨頭壟斷,若從「體感經濟」上作衡量,未必能惠及太多中小微企業,若然情況持續,就只會讓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不利於國家的長遠發展。
中國「家大業大」,問題千頭萬緒,要想讓全國上下都能均衡發展,共同享受到經濟成長的甜美果實,中央以至地方的財經官員,看來還須多下工夫。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