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突破中等收入 看新質生產力

有人說,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了,2023年只有5.2%。有人擔心中國會遇上「中等收入陷阱」,經濟發展失去動力。一些不懷好意的人更會唱衰中國,指中國經濟永遠也追不上美國,甚至會迎來大問題。面對美國及其「盟友」的打壓,中國經濟確實有增速放緩的情況,但用這種方式再炒作「中國崩潰論」,筆者認為大家可以一笑置之。
須掌握戰略主動權
中國現時的人均本地生產值約為12,500美元,與世界銀行高收入國家的最低門檻14,000美元仍差一點。這個關鍵的節點,過去就有不少國家由於產業單一,依賴出口天然資源或農產品,又或者沒有完全自主的發展策略,未能做到產業升級,最後資金人才外流,甚至被金融大鱷掠奪多年辛苦經營的成果,成為「失敗國家」。
對於中國,這個風險更要加上美國及西方的打壓,中國愈是發展,美西方就愈多打壓和「高牆小院」手段,惟有掌握戰略主動權才能突破。「新質生產力」就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的必然發展策略,當中所指的新,是相對於舊,過去的模式和生產力已不能再為經濟帶來動力,難道以為生產外國名牌牛仔褲、炒熱房地產、進口晶片組裝手機,就可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今年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成為關鍵詞。何謂質?是量變帶來質變的過程。新中國75年,國力特別是科技和生產力水平,已達到一個質變的階段,科技權威「自然指數」的關鍵指標「貢獻份額」,中國以19373.35位居全球第一;中國機構貢獻份額表現優異,19家中國機構躋身全球50強,其中中國科學院位列首位,在前沿科學研究,中國已由追趕者成為領跑者。生產力方面,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全門類、獨立、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造就了舉世無雙供應鏈,所以中國的工業產值早已世界第一。2023年,中國更實現了汽車出口世界第一。
新質生產力不只是汽車製造業,人工智能、生物技術、量子計算、綠色新能源、低空經濟、物聯網、車聯網等,每一項的普及應用都是生產力的飛躍。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立國的根本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與美西方國家不同,中國發展生產力是以人民為中心,以人工智能為例,中國的關注點是生產提質提效、改善城市管理、改善環境、提升健康、減輕勞工強度等,而不是集中精力炫技,將AI做視頻來炒作,為資本服務。
中國有統一的大市場,讓很多事情可以做到規模效益,光伏發電和風電就是最好例子,將高科技做到人人受惠,從根本上改善人民生活,落實減排減碳,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具體貢獻。科技結合市場已是大趨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我們要認清形勢,提振信心,做好國際融資和人才匯聚的功能,為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