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醫健寶庫 了解鼻出血:成因、治療及與鼻咽癌之關係

鼻出血俗稱「流鼻血」,在天氣乾燥期間較為常見,其成因可包括鼻炎、外傷、腫瘤、高血壓、肝功能障礙、白血病及其他凝血障礙。最常見的出血部位是在鼻中隔前方,該處的鼻黏膜滿布微血管,如有破損可導致鼻出血。在少數情況下,鼻出血可發生於後鼻腔,或前鼻腔大量出血,導致血液流入口腔、食道或呼吸道,造成誤吸。
流鼻血時將頭向後仰是常見錯誤,患者有機會誤吸鼻血甚至窒息。相反,患者應在安全的地方坐下,用手指按壓鼻翼處的軟組織,直到止血。如有血液流入口腔,應該吐出,以防止誤吸。一般情況下,約10至15分鐘應可止血。如出血持續或出現貧血症狀,應盡快求醫。正服用抗凝血藥物、接受化療,或有鼻咽癌或鼻腔腫瘤病歷人士,應向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求診,作進一步檢查。
鼻出血也可能是鼻咽癌的病徵之一。鼻咽癌在本港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中排第9位,其他徵狀包括頸部淋巴結腫脹、鼻腔後方分泌物帶血、傳導性失聰等。由於這些徵狀並非鼻咽癌獨有,患者多較遲才確診。因此,一旦出現可疑徵狀,應及早就醫。要診斷鼻咽癌,醫生會先為患者進行鼻內鏡檢查,再透過組織活檢確定病因。
倘患癌治療方法不少
近年,透過分析患者血液EB病毒DNA水平的檢測,已廣泛應用於篩檢早期鼻咽癌和監測治療反應。醫生會視乎腫瘤分期和患者身體狀況,制訂治療方案。鼻咽癌的首選治療為強度調控放射治療,並因應病情輔以化學治療。
鼻咽切除術則適用於治療復發或殘餘腫瘤,運用內窺鏡或機械臂,經口腔切除早期局部復發性鼻咽癌,或以傳統的上顎擺動入路切除晚期腫瘤。新發展的免疫療法,則適用於對首選治療方案無效的轉移性鼻咽癌,其作為鼻咽癌主要治療方案的試驗正在進行中,冀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療。
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黃雅詩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