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東北發展

中國東北的發展,缺不了俄羅斯與兩韓。可惜,由於迷信西方的媒體,一般對俄羅斯與北韓的發展缺乏了解,傾向於低貶,少有考慮與之合作。
俄羅斯的科研、經濟發展受累於葉利欽時代對美的投降,大部分閒置,到普京上台後整頓恢復,才重新體現出蘇聯時代積累的能力。作為綜合大國,俄羅斯的科研能力不遜於任何一個西方國家,即使財力不足,但人才積累下來仍有極大的資源條件。上世紀90年代蘇聯瓦解,大量猶太裔人才移居以色列,便帶來以色列科研改頭換面,大為發展。而北韓在金正恩上台後,短短時間內把傳統火炮研製能力轉為導彈和核武。在美國長期封鎖制裁下,憑一國之力可以這樣急速的轉型,顯示出其科研與製造能力的強大。
俄羅斯與北韓仍然備受西方制裁,若中國東北對之大開放,可能會產生巨大的作用。
俄羅斯在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有不少科研中心,中國若能引進這些研究機構與人才,在東北與本地的科研機構合作,或設立科研特區引進他們,使之利用中國發展,還可與俄國原來的機構合作,把俄國亞洲地區的科研體系引進入黑龍江等地,形成在華的跨境新體系,免除了俄境內財政資源不足、氣候寒冷造成的生活與工作的不便。東北本地機構與之合作、配合,並輔以內地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應可比俄羅斯猶太裔科研人才到以色列的作用更大。黑龍江黑河的開放體制可擴及全省以至東北全區,綏芬河以及同江的軌道交通連接,可把兩地科研緊密結合,跨境協作。黑龍江人才不足,用俄羅斯人才補充,可帶來新思維,迎來新的發展。
北韓不像俄羅斯的私有化、市場化,還是以國家行事。但若中國開放丹東,將之作為與北韓經貿、科研合作的中心,開放給北韓政府與企業進入合作經營,且可以在丹東乃至長春,推動兩韓合作,用中國的第三國中立場地,中國的政治和法律保障,中國的市場與生產能力,促成南北韓經貿、科研的協作,對3國都有利。
打破常規和政治禁忌,善用東北地緣戰略資源,東北大開發應可落實南韓前總統文在寅的理想規劃。不僅中國東北再發展,東北亞也會迎來未有的各國協同發展的機會。當然,這需要中國首先打破對美國的顧忌、害怕,以及對俄羅斯、北韓的偏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