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西方為何咬住俄國不放

71歲的普京在剛剛結束的俄羅斯總統大選中毫無懸念地連任成功。由於俄國4年前已經修憲,普京很有可能一路執政到2036年,成為俄國當代史上掌權最久的元首。雖然歐美政要很不喜歡和這位「專制」的俄羅斯總統打交道,但恐怕也不得不面對這個現實。
俄烏衝突爆發後,普京為了應對西方制裁,開始實施抗西聯東的外交政策。除非雙方關係修好,否則普京未來6年仍會和歐美硬碰硬,以及聯合其他國家抗衡西方。不難想像,俄羅斯以後的外交重點工作將包括:加強與中國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重返中東和非洲,尤其是積極參與斡旋以巴、伊核等問題,擴大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
當然,中亞地區素來被俄羅斯視為勢力範圍,普京基於其重要的地緣政治價值,也會致力鞏固在中亞的傳統影響力,包括通過俄國主導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和歐亞經濟聯盟,推動中亞地區一體化,將獨聯體國家聚攏在自己的周圍。
其實,俄美歐並非天生是敵人關係。蘇聯解體後,時任俄國總統葉利欽向西方大送秋波,但換來冷淡對待,此後俄國與歐美漸走漸遠。兩年前北約意圖拉攏烏克蘭成為成員國,觸碰俄國的紅線,導致雙方直接對抗。而西方國家一直咬住俄國不放,很大程度上和美國著名學者亨廷頓有關。
亨廷頓曾提出全球有多個不同的文明圈,一些不同文明的國家注定會發生衝突。在此影響下,以歐美為主的西方文明長期排斥俄羅斯的東正教文明,致力對俄進行「民主改造」,以變成「民主國家」。諷刺的是,這種想法反而加速俄與西方進一步對抗。近年美國對華政策也是同樣的意識形態作祟。華府若不改變思維,中美衝突恐怕無可避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